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重生的杨桃

首页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承包大明 我的公主我的妻 修罗武神 光荣使命1937 神级大昏君系统 战神无双九重天 从今天开始亲政 东晋北府一丘八 大唐皇太子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重生的杨桃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全文阅读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txt下载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08章 温室大棚计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也许某种意义上,全球气候的异常对于世界大战的进程,也带来的非常巨大的影响。

1943年,苏联(含沦陷区)的降雨量偏低,其实整个北半球都是如此。

苏联有80%的地域降雨量低于500毫米,由于这一时代,苏联的控制区的产粮区主要在莫斯科到乌拉尔地区一线,以及广袤西伯利亚的部分区域,这些地区的开发力度是有限的。

另外绝大多数耕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因为战争原因,之前宏伟的计划全部暂停。

苏联的农业又成了靠天吃饭,结果1943年的谷物产量,比之于1942年反而降低了近500万吨。

请注意,1942年的秋收,由于南俄的顿河到伏尔加河流域打成一锅粥,那里本身苏联另一处重要产量地,战争破坏了收获。即便苏联组织人力抢救性收获,德军那里也不是傻子,他们直接命令控制下的俄国人收割麦子,之后拿着PPK这种没有价值的兑换券全部“买走”,或是直接无偿的征收。

1943年初春,南俄绝大部分地区的德军势力都被赶走了。这一地区的春耕作业立刻开始,重获另一处产粮地的苏联,全年的粮食产量反而暴跌了七分之一。

1943年真可谓灾难性一年。

1942年的收获季,苏军征调了1200万吨谷物做军粮,它当然是不够用,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决战打响前,各地粮仓库存的麦子几乎都被征用。

所以到了1943年的收货季看着那区区2900万吨麦子,斯大林的心都要碎了。

这一情况带来了一连串的反应。

盟友大半年来运来的粮食区区100万吨级别,指望美国人运输的粮食度过难关,真是不现实。

联盟的后勤逐渐趋于崩溃,不仅如此,苏联对于人力的动员也即将到达瓶颈。苏联需要盟友更多更快的粮食运输,以及其他战略物资的运输,苏联并未得偿所愿。

尤其是打完了库尔斯克战役,苏联自己一样的吐血三升,一场惨胜之后苏联已经无力再发动一场新的大规模战役。尤其是秋雨季节和冬季的到来,大规模决战已经不可能了。唯有局部地区施行了有限力度的战术突破。

碍于危局,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们一直督促美英打开第二战场,为苏联分担一些压力。

在这一问题上,美英却在闪烁其词,因为他们居然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

英国不需要战后的欧陆,强权由德国变成苏联亦或是传统的法兰西,他们最好在欧陆战场上全部虚脱,这样大英帝国还能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势。

美国的想法更为刁钻,所谓欧洲大陆不要出现强权,光辉无限的英帝国最好也在不停的消耗中褪去最后的辉煌。美国需要盟友打赢邪恶的敌人,但是,美国需要的是战后不足以威胁到自己的旧盟友,或是新的敌人。

苏联当然是要继续帮助的,至于让本国的小伙子们现在就反攻欧洲?不!俄国人和德国人还要再打几次血战,当他们最具战斗力的力量互相消磨殆尽,就是西方盟军反攻之时!

难道苏联就是愚蠢的,看不明白自己盟友心底里的那些不厚道的想法?

斯大林知道这些,他不会向侵略者主动示弱媾和,侵略者的战车亦是不可能停下。

所以1943年的冬季,就是苏联人民经历的最为痛苦的冬季,以及1944年最严重的春荒,这一趋势恐怕也是苏联的宿命。

因为它不仅寒冷,被粮食配给制支配的八千万人,除了军人的保障力度好一些外,其他人的配给力气全面下调,整个联盟陷入糟糕的饥饿中。

难道有某种神秘力量就是要饿死在废墟中抗战的苏联人民?

不!

恐怕这就是神奇的触底反弹。

一切都是大势所趋,气候的变化不为人力所撼动。

在经历了1943年的农业减产灾难,苏联人在慢性饥饿中坚持到了1944年的收获季。

时间到了1944年,苏联的农业情况发生巨变。随着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束,苏联收复了基辅以东的大部分乌克兰地区,重获产粮地的苏联在1944年开春立刻开始抢救性种植。他们在被炮弹炸烂的土地上播种,到了秋季居然喜获丰收。

1944年整个苏联都获得丰收,或者说是整个北半球喜获丰收。

苏联在仍有大量国土沦陷的情况下,谷物产量居然达到了5000万吨,饥饿荡然无存。

可是,1942年的苏联有多少人能猜透未来几年气候对于农业的影响呢?

即便是李森科这样的高人对1943年心生一丝担忧,像是斯大林,他对于未来充满希望。

现在的李森科还不知道,自己在1943年必是浑身难受,对于他科研成果的质疑信必是铺天盖地,届时科学界又要掀起一场斗争。结果戏剧性的就是1944年的惊天大丰收,这难道不就是应征了“春化育种作业”的成功?

这些都发生在另一个位面的事实,而今也必将极大概率发生在这一位面。

杨明志对于战争的过程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苏联后勤的了解颇为肤浅,尤其是对苏联最基本的粮食供应,几乎没有了解。

曾经的他在意外的搞到一批美国支援的“奢侈”货品后,还以为盟友的援助已经常态化、大量化。

结果他得以了解其详细数据,每个月仅有十万吨级别的粮食供应,如何满足苏联的庞大胃口?

李森科说了许多自己的担忧,在发泄完心中的不快后,对于杨明志自然的真切的感谢。

缘何?在他看来,远赴莫斯科的别列科夫将军真是吉祥的人。

李森科不可能舔着脸一个电话打到斯大林的警卫办公室,留言询问斯大林“您是不是还一如既往的支持我”。这类操作就实属愚蠢不动脑子。

他需要通过一些侧面的渠道了解自己想获悉的,最好还是斯大林的背后嘀咕,那展示了斯大林对于自己的真实看法。

今天的李森科突然心情好了不少,虽然还有对明年播种的担忧,那终究是冬季之后的事。

再说,明年是否降雨偏少气候恶劣?李森科希望自己的估计全是错的。

杨明志还有些别的想法,他对李森科建议:“尊敬的院长同志,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温室栽培。嗯……就是搭建一个温室,锁住阳光的热量,纵使户外是严冬,温室内依旧是温暖的。这样,我相信农作物会持续生长。”

“您……您说的是在温室里种麦子?”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在温室里模拟春夏,无所谓户外的寒冬。我相信我们有这种技术实力。”杨明志自信的说。

杨明志话着实让李森科怦然心动,一切就在于“温室大棚”上。

温室大棚在本时空并非什么新鲜物,荷兰人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搭建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大棚”。

与其说那是“温室大棚”,不如说就是玻璃房子。

李森科惊喜归惊喜,他赞誉了杨明志在农业上有见地后,就说明自己对于“温室大棚”的担心。

“现在我们搭建大量玻璃房子,它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仅仅是加工玻璃这一项就很成问题。即便我们建成一两座,它能有多大面积了,我们消耗了大量人力物资搭建起来的大棚,它能增产多少粮食?我听闻荷兰人做过这个,他们用来培育花卉。”

杨明志一怔:“嗯?为何的玻璃房子?我还以为砖墙堆泥土,使用塑料薄膜取代玻璃的那种温室。我其实并不觉得这会耗费多少钱。”

“什么?砖墙和泥土,还有什么塑料?”李森科瞪大了双眼,他感受的面孔乍一看就像是有着皮囊包裹的骷髅,犀利的眼光搞得整个人有些吓人。

杨明志已经无所谓了,他更是吃惊于李森科的态度,“怎么?您觉得很奇怪。”

“您说的塑料薄膜,那是什么?”

这里杨明志用了两个词,就是把俄语的“塑料”和“膜状物”合并在一起,也难怪李森科听着迷糊。

杨明志这便好生解释一下,即“塑料薄膜”就是石油化工的副产品之一,其实就是成薄膜状的聚乙烯,顺带又解释一番。

即便如此,李森科还是觉得这一想法匪夷所思。

“别列科夫将军,难道您觉得这种方法可行?您就打算用一堆石块、泥土和分离自石油的乙烯,做成所谓的温室?这可行吗?”

“嘿!不试试怎么能行呢?您觉得这很耗费资金吗?我想您不会这么觉得吧。”杨明志道。

杨明志所了解的“塑料大棚”就是“中国式的塑料大棚”。要论对实用主义的推崇,中国人在这方面比俄国人还要多一种本事——精细化操作。

习惯精耕细作的中国人,在屈辱时代结束不久,就开始自行研发出廉价的温室。黏土砖和泥土就是最低廉的高效能隔热保温材料。至于生产聚乙烯薄膜,只要有石油,奋力出聚乙烯的工艺就不复杂,加工成薄膜亦是不复杂。

“我想我们的化工部门既然能够生产塑料制品了,生产一些单纯的透明乙烯薄膜,这很困难么?就像是做蜡烛的石蜡,它们都是石油化工的额外产品,恐怕它们的作用也非常有限。透明的薄膜完全能够取代玻璃,恐怕我们的盟友美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李森科毕竟是苏联科学院的院长,他在农业的学术造诣固然不怎样,他至少要懂得当代世界的农业科技发展前沿之脉络。

然而李森科仔细思考一下,他的确知道美国人、荷兰人搞起了温室大棚,美国人用来培育一些特别的农作物,荷兰人则主要是培育花卉的球茎。

把玻璃完全用石油化工的副产品之乙稀薄膜取代,并且制造出巨大的温室,用它来种植麦子,实在是闻所未闻。

李森科想不到有哪个国家搞过这样的农业生产案例,莫非这就是别列科夫的一种未经证实有效的奇思妙想?

单纯从理论上来看,堆砌厚实的土墙,并搭建一个框架,顶棚完全由乙烯薄膜覆盖,它的保温性能应该没问题。

李森科这个人,他并非是拒绝新事物,而是新的科学理论不能和自己的理念冲突。他管不得国外的那帮人,苏联国内的哪个生物学家敢质疑自己,大棒子就砸过去。

现在,他短暂思考后,丝毫不觉得杨明志的想法荒唐与不可行,而是有着大大的可操作性。

李森科内心愈发躁动起来,明面上还是绷着一张老脸,严肃的说:“不!别列科夫将军,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民没有这样的操作。他们还是搭建玻璃房做温室,生产的几乎都是花卉。我知道您是意思是,搭建一些特别廉价的温室,用来长期生产粮食。您确定这可行吗?”

“哦?难道西方没有这种技术?”杨明志惊讶的问。

“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您的提议我也是第一次听明白。”

“哇!是吗?也许我们应该发展这项技术,它将体现我们苏维埃制度的优越。当然,非常现实的结果是,它将给予我们脆弱的后勤更多的粮食供应。”

“那么您想怎么操作呢?”

“我……”

“您先稍等一下。”说着,李森科连忙从大衣里拿出笔记本和钢笔,“您说吧,我会如实记录下来。”

呵呵,气氛变得非常微妙,杨明志突然觉得自己成了老师,李森科这个被批为刚愎自用的人,居然也虚心下来做学生?

杨明志故意摆出非常谦恭的态度:“好吧,以下都是我幼稚的意见。泥土的保温性很不错,我们用它搭建墙壁。

房屋的顶层覆盖聚乙烯薄膜,为了保温性我们必须多覆盖几层。

它的顶层还需要设置遮光布,从而对光照时间进行调节。

它需要顶部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从而避免内涝和调节室内温度。

它还需要人工加温系统,可以直接用我们的集中供暖系统。

还包括温室的地下,我们还要设置保温层。”

杨明志罗列出这些要点,他本人并不懂得该如何制作中国意义上的传统塑料大棚,他就从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必要元素罗列出来。本来嘛,中国式塑料大棚技术诞生,基本就是因为国外有人提出了这种理念,中国人根据这套理念找到合适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技术从而愈发的成熟,最后干脆成了一个体系。

但它最初的原理并不复杂,于当今的苏联,没有任何的时代局限性。

甚至于那个位面的中国可以在五十年代掌握乙烯吹膜技术,很大程度也有苏联“156工程”的技术支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景区爆火了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叩问仙道 极品太子爷 九龙至尊 永生攻略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绝世邪神 从洪荒开始到诸天万界 三国之袁氏败家子 反派,开局给主角母亲按摩 仙帝地星生活实录 大唐皇太子 迫爱求欢 不死战神 无限构思 风起明末 猎焰唇情 逆麟行 武霸天下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红楼群芳谱 我给玄德当主公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抗战之红色警戒 织明 大时代1958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王牌佣兵 大明流匪 明末:边军不退 亮剑之烽火悍匪 九鼎问道 官路旖旎 八云新叶的野望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南宋特种兵 南北朝打工皇帝 亿万盛宠只为你 
最近更新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中医大师扁鹊 沈家大小事 云尧长歌 穿越原异界寻仙 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 神威天降九皇子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隋末唐初之秦琼 万世之大唐 三国之小曹贼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红楼,开局天象大宗师,武镇天下 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 三国:汉家天下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重生的杨桃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txt下载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