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曹魏的光与影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抗战之关山重重 红楼如此多娇 光荣使命1937 调教太平洋 抗日之兵魂传说 大夏王侯 隋唐乙方大佬 东晋北府一丘八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章 赵世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赵家的祖先啊,跟秦家可是同一个祖宗哦。说到中衍这家伙,他可是给帝大戊开车的司机呢。后来啊,蜚廉有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恶来,他跟着纣王混,结果被周朝给灭了,他的后代就成了秦家。恶来的弟弟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成了赵家。

季胜有个儿子叫孟增,孟增这货运气不错,被周成王看上了,还给他封了宅子,在皋狼这个地方。皋狼又生了个儿子叫衡父,衡父又生了个儿子叫造父。造父这货更牛,被周缪王宠幸得不得了。造父搞了几匹好马,还有桃林里的盗骊、骅骝、绿耳这些名马,一股脑儿献给了缪王。缪王就让造父给他开车,去西边巡游,结果看到了西王母,玩得太嗨都忘了回家。这时候徐偃王反了,缪王就开着造父的千里马,火速攻打徐偃王,把他给灭了。缪王一高兴,就把赵城赏给了造父,从此造父他们家就成了赵家。

从造父开始,往下数六代,到了奄父,又叫公仲。周宣王时候,他跟着去打戎族,当司机。后来千亩之战,奄父救了宣王一命。奄父有个儿子叫叔带,叔带那时候,周幽王那混蛋搞得一团糟,叔带就带着赵家的人离开周朝去了晋国,给晋文侯打工,从此赵家在晋国扎下了根。

叔带之后,赵家越来越兴旺,五世之后就到了赵夙。赵夙这货在晋献公十六年时候,带着兵去攻打霍、魏、耿三个国家,还当上了将军去打霍国。霍国国君一看不妙,就跑到齐国去求救。结果晋国那年大旱,卜了一卦,说是霍太山在作祟。于是赵夙就去齐国把霍国国君叫回来,让他继续供奉霍太山,晋国这才又风调雨顺起来。晋献公一高兴,就把耿地赏给了赵夙。

赵夙有个儿子叫共孟,共孟又生了个儿子叫赵衰,字子馀。赵衰这哥们儿会算命,他算了算,觉得跟着晋献公和其他公子们混没啥前途,但跟着公子重耳就有大吉之兆,于是他就跟着重耳干了。后来重耳因为骊姬之乱逃到了翟国,赵衰也跟着去了。翟国攻打廧咎如,抢了两个美女,翟国国王把年轻的那个给了重耳当老婆,把年长的那个给了赵衰当老婆,结果这老婆还给赵衰生了个儿子叫赵盾。之前重耳在晋国的时候,赵衰的老婆也给他生了赵同、赵括、赵婴齐这几个儿子。赵衰跟着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了晋国。重耳当了晋文公,赵衰就成了原大夫,掌管国家大事。晋文公能够回国并且称霸,多亏了赵衰的计谋啊,这些故事都记载在晋国历史里了。

话说赵衰返回晋国后,晋国的妻子坚决要迎娶那位翟国的妻子,还让她的儿子赵盾当继承人。晋国的妻子生的三个儿子都对赵盾恭敬有加。晋襄公六年,赵衰去世,谥号为成季。赵盾代替成季执掌国政两年后,晋襄公也去世了,太子夷皋年纪还小。赵盾觉得国家多难,就想立襄公的弟弟雍为君。雍当时在秦国,赵盾就派人去迎接他。可是太子夷皋的母亲日夜啼哭,向赵盾磕头说:“先君有什么罪?你为什么要抛弃嫡子另立国君?”赵盾很头疼,怕宗室和大夫们联合起来杀他,于是还是立了太子夷皋,这就是灵公。灵公一上台,就派兵去拦截迎接襄公弟弟的人。灵公即位后,赵盾更加专权了。

灵公在位十四年,越来越骄横。赵盾屡次进谏,灵公都不听。有一次吃熊掌,没煮熟,灵公就杀了厨师,还把尸体扔出来。赵盾看见了,灵公从此就害怕他,想杀他。但赵盾平时仁爱待人,曾经救过一个饿汉,这次饿汉反过来救了他,赵盾才得以逃脱。还没逃出国境,赵穿就杀了灵公,立了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这就是成公。赵盾又回来执掌国政了。那些君子们就批评赵盾说:“身为正卿,逃亡不出国境,回来又不讨伐乱贼。”所以史官就记载说“赵盾弑其君”。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了,谥号为宣孟,儿子赵朔继承了他的职位。

赵朔在晋景公三年的时候,作为晋国的将领下军去救郑国,和楚庄王在黄河边上打了一仗。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当夫人。

晋景公三年的时候,大夫屠岸贾想灭赵家。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经梦见叔带拿着他的腰带哭泣,非常悲伤;然后又笑着拍手唱歌。赵盾占卜了一下,卦象很凶险但后来会变好。赵家的史官占卦后说:“这个梦很不好,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你的儿子,但也是你的过错。到了你的孙子那一代,赵家将会越来越衰败。”屠岸贾一开始受灵公宠信,到了景公时期他当了司寇,准备作乱,就借口清算灵公的仇人来搞赵盾,到处对将领们说:“赵盾虽然不知道这事,但还是叛贼的头子。臣子杀君主,他的子孙还在朝廷里,怎么惩罚罪行?请杀了他们。”韩厥说:“灵公遇害时,赵盾在外面,我们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杀他。现在你们却要杀他的后代,这不是先君的意思而是你们乱来。乱杀无辜叫作乱。有大事不报告君主,就是无视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诉赵朔快跑,赵朔不肯,说:“你一定要保住赵家的香火,我死了也不怨恨。”韩厥答应了,就称病不出。屠岸贾没请示就擅自和将领们攻打下宫,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把他们的家族都灭了。

赵朔的老婆是成公的姐姐,当时怀着孕,逃到宫里躲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他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老婆有遗腹子,如果生个男孩,我就抚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死。”没过多久,赵朔的老婆就生了,是个男孩。屠岸贾听说了,就到宫里搜,夫人把婴儿藏在裤子里,祈祷说:“赵家要是该灭,你就哭;要是不该灭,你就别出声。”搜的时候,婴儿果然没出声。等他们走了,程婴对公孙杵臼说:“现在没找到,以后肯定还会再来搜的,怎么办?”公孙杵臼说:“立孤儿和死哪个难?”程婴说:“死容易,立孤儿难。”公孙杵臼说:“赵家先君对你很厚道,你就干难的吧,我干容易的,我先死。”于是两人商量好,找了个别人的婴儿抱着,用华贵的襁褓包好,藏在山里。程婴出去,故意对将领们说:“我程婴不中用,不能抚养赵家的孤儿。谁能给我一千金,我就告诉他赵家孤儿在哪里。”将领们都很高兴,答应了,发兵跟着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故意骂道:“

了十五年,晋景公生了大病,占卜了一下,说是大业的后代里有谁断了香火,他的鬼魂就来作祟了。景公就问韩厥,韩厥知道赵家孤儿还活着,就说:“大业的后代在晋国断了香火的,不就是赵家吗?从中衍开始,都是嬴姓。中衍那哥们儿长着人脸鸟嘴,辅佐过殷帝大戊,还有周天子,都是道德模范。后来到了周幽王、周厉王这种无道之辈,叔带就离开周国去了晋国,侍奉先君文侯,再到成公,代代立功,香火从没断过。现在您把赵家给灭了,全国人民都同情他们,所以鬼魂才来找您。您得好好想想啊。”景公就问:“那赵家还有后代吗?”韩厥就把实情全告诉了他。于是景公就跟韩厥商量立赵家孤儿,把他召来藏在宫里。那些将领们来探望景公,景公就借韩厥的手下逼他们将军们,让他们见了赵孤儿。这赵孤儿名字叫武。将领们没办法,就说:“以前下宫那事,是屠岸贾搞的鬼,假传您的命令,还胁迫群臣。要不是这样,谁敢乱来!要不是您生了病,我们早就请求立赵家后代了。现在您发了话,正合我们的心意。”于是就把赵武、程婴叫来,让他们给将领们行礼,然后就反攻屠岸贾,把他的家族给灭了。还给了赵武以前的田地和封邑。

等到赵武行了冠礼,成了大人,程婴就跟大夫们辞行,对赵武说:“以前下宫那事,我都能死。我不是不能死,我是想着得立赵家的后代。现在赵武你已经成人,复位了,我得下去报告赵宣孟和公孙杵臼。”赵武哭得稀里哗啦,磕头求他:“我原意吃苦受累来报答您到死,您怎么能忍心抛下我去死呢!”程婴说:“不行。他们以为我能成事,所以先我而去;现在我不去报信,那我这事就等于没干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他守丧三年,设了祭邑,春秋两季都祭祀他,世世代代不断。

赵家复位十一年,晋厉公把三个郤家大夫给杀了。栾书怕被波及,就杀了厉公,改立襄公的曾孙周为君,这就是悼公。从此晋国的大夫们逐渐强大起来。

赵武续了赵家的香火二十七年,晋平公上台了。平公十二年,赵武当了正卿。十三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说:“晋国的政权最终会落到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这些人的后代手里。”赵武死后,谥号为文子。

这可真是:赵家历经磨难终复位,文子承继香火耀门楣。程婴舍身成仁报旧主,赵武感恩戴德守孝期。晋国大夫势力渐崛起,历史长河波澜又起时。

话说赵文子生了个儿子叫景叔。景叔那会儿,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跟晋国的叔向聊天时说:“齐国的政权最终会落到田氏手里。”叔向也叹了口气:“咱们晋国的政权也得归六卿。六卿现在这么奢侈,咱们国君也不管管。”

景叔死后,儿子赵鞅继位,这就是赵简子。赵简子在位的时候,晋顷公九年,简子打算联合诸侯在周国驻军。第二年,他又把周敬王接回周国,原因是为了避开弟子朝的祸乱。

晋顷公十二年,六卿按照法律处死了公族的祁氏、羊舌氏,把他们的领地分成十个县,六卿各自让自家的族人当大夫。从此,晋国的公室就越来越弱了。

又过了十三年,鲁国的叛臣阳虎逃到晋国来,赵简子收了他的贿赂,对他特别优待。

有一天,赵简子突然病倒了,五天都人事不知,大夫们都很担心。医生扁鹊来看了看,出去后,董安于问他情况。扁鹊说:“血脉没问题,别担心!以前秦缪公也这么病过,七天之后才醒。他醒的那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我在天帝那儿玩得特开心。之所以待了这么久,是因为我在那儿学了点东西。天帝告诉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宁;但之后会出霸主,还没老就死了;这霸主的后代会让晋国男女平等。”’公孙支把这话记下来藏好,后来秦国的预言就这么传出来了。晋献公的动乱、文公的称霸,还有襄公在殽山打败秦军后回来纵欲无度,这些我都听说过。现在赵简子的病和秦缪公一样,不出三天肯定能好,好了之后他肯定有话要说。”

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了。他跟大夫们说:“我在天帝那儿玩得特开心,跟百神一起在钧天游玩,听了九遍乐曲,看了万舞表演,那音乐跟夏、商、周三代的都不一样,特别动人心魄。有只熊想来抓我,天帝就让我射它,我一箭就射中了,熊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一只罴,我又射它,也射中了,罴也死了。天帝特别高兴,赏了我两个竹箱,里面都有好东西。我还看见我儿子在天帝身边,天帝给了我一只翟犬,说:‘等你儿子长大了,就把这狗送给他。’天帝还告诉我:‘晋国将世世代代衰落,七世之后就会灭亡。嬴姓的人会在范魁的西边大败周人,但也守不住。现在我想着虞舜的功勋,打算把我后代的女儿孟姚许配给你七世之后的孙子。’”董安于听了这话,记下来藏好。他把扁鹊的话告诉了赵简子,赵简子就赏了扁鹊四万亩田。

这可真是:赵简子病中遇天帝,醒来预言传千古。扁鹊神医妙手回春,董安于藏言待后主。晋国兴衰皆有定,嬴姓周人争锋路。且看后世如何演,历史长河波澜续。

景叔那会儿,齐景公派了晏婴去晋国,晏婴就跟晋国的叔向聊上了。晏婴说:“齐国的政权早晚得落到田氏手里。”叔向也叹了口气:“咱们晋国的政权也得归六卿了。这六卿现在这么奢侈,咱们国君也不管管。”

有一天,赵简子出门,有个人挡在道上不让路,手下人怒了,就要砍他。那人说:“我有事儿得见主君。”手下人就去报告了。赵简子把他叫过来,一看,说:“哎呀,我见过你,你不是子晣吗?”那人说:“请屏退左右,我有话要说。”赵简子就让手下人都退下。那人说:“主君的病,我在天帝那儿都听说了。”赵简子说:“是啊,是有这么回事儿。你见我,有什么事吗?”那人说:“天帝让主君射熊和罴,都射死了。”赵简子说:“对,然后呢?”那人说:“晋国将有大难,主君是第一个遭殃的。天帝让主君灭了两个卿,那熊和罴就是他们的祖宗。”赵简子问:“天帝赐给我两个竹箱,都有副品,是怎么回事儿?”那人说:“主君的儿子将在翟国灭掉两个国家,都是他的子嗣。”赵简子又问:“我看见我儿子在天帝那儿,天帝给了我一只翟犬,说等我儿子长大了就给他。这儿子是谁,为什么要给他翟犬?”那人说:“这儿子就是主君的儿子啊。翟犬呢,就是代国的先祖。主君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得到代国。等到主君的后代,还会有改革政治、穿胡服的人,把两个国家都并入翟国。”赵简子问了他姓名,给了他个官儿当。那人说:“我只是个乡下人,来传达天帝的命令而已。”说完就不见了。赵简子把这事儿写下来,藏在府库里。

过了些日子,姑布子卿来见赵简子,简子就把儿子们都叫来让他相看。子卿看了看,说:“这些人都成不了将军。”简子一听,急了:“难道赵家要灭亡了吗?”子卿说:“我在路上见过一个小孩,他才是你真正的儿子呢。”简子赶紧把赵毋恤叫来。毋恤一到,子卿站起来就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简子有点不信:“这孩子的妈出身低贱,是个翟国的婢女,怎么能尊贵呢?”子卿说:“这是天意,就算出身低贱,也一定会尊贵的。”从那以后,简子就跟儿子们聊天,发现毋恤最贤明。简子就告诉儿子们:“我在常山上藏了宝符,谁先找到就赏谁。”儿子们都跑去常山上找,啥也没找到。毋恤回来却说:“我已经找到宝符了。”简子问:“宝符在哪儿?”毋恤说:“从常山上可以看到代国,代国是可以取下来的。”简子一听,才知道毋恤果然贤明,就废了太子伯鲁,立毋恤为太子。

过了两年,晋定公十四年,范氏、中行氏作乱。第二年春天,赵简子对邯郸大夫赵午说:“你给我五百家卫士,我要把他们安置在晋阳。”赵午答应了,回去却不听父亲的命令,违背诺言。赵鞅就把赵午抓起来,关在晋阳。然后告诉邯郸人说:“我私自杀了赵午,你们想立谁当大夫?”大家都不敢说话。赵稷、涉宾就带着邯郸人反了。晋君派籍秦去包围邯郸。荀寅、范吉射跟赵午关系好,不肯帮籍秦,还打算作乱,董安于知道了这事儿。十月,范氏、中行氏攻打赵鞅,赵鞅逃到晋阳,晋国人就包围了晋阳。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人就谋划着赶走荀寅,让梁婴父代替他;赶走范吉射,让范皋绎代替他。荀栎对晋侯说:“君主命令大臣,作乱的得死。现在这三个人都作乱了,却只驱逐赵鞅,用刑不公平,请都驱逐了他们。”十一月,荀栎、韩不佞、魏哆奉了晋侯的命令去攻打范氏、中行氏,没打赢。范氏、中行氏就反过来攻打晋侯,晋侯反击,范氏、中行氏就败走了。丁未那天,范吉射、荀寅逃到朝歌。韩氏、魏氏就为赵氏求情。十二月辛未那天,赵鞅进入绛城,在公宫里跟晋侯盟誓。第二年,知伯文子对赵鞅说:“虽然范氏和中行氏确实作乱,但董安于揭露了他们,这也就意味着董安于与他们有勾结。晋国有法律规定,始作乱者死。现在这两个人已经伏罪,而董安于却安然无恙。”赵鞅对此感到十分忧虑。董安于知道后,主动找到赵鞅说:“如果我死了,赵氏就能安定,晋国就能安宁,我死得也算值得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杀。赵鞅将此事告知了知伯文子,此后赵氏才得以安宁。

话说这董安于真是个大义凛然的汉子,为了家族的安宁和国家的稳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让赵氏得以摆脱困境,也让晋国得以维持和平。这其中的曲折和复杂,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而赵鞅呢,虽然经历了这场风波,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要继续为赵氏和晋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他知道,只有不断地强大自己,才能在这个乱世中立足。

此后,赵鞅励精图治,积极推行改革,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他的带领下,赵氏逐渐崛起为晋国的一股强大势力,为晋国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人们都说,赵鞅是个有勇有谋的英雄,而董安于则是个忠诚无畏的烈士。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晋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孔子听到赵简子这家伙,居然不请示晋君就抓了邯郸午,还占据了晋阳,于是就在《春秋》里写道:“赵鞅以晋阳畔”。这赵简子,真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主啊!

赵简子手下有个大臣叫周舍,这货特喜欢直接怼人,有啥说啥,毫不留情。结果周舍一死,赵简子每次上朝听政都郁郁寡欢,大夫们都以为自己犯错了,纷纷请罪。赵简子却说:“大夫们无罪啊!你们知道吗,一千只羊的皮加起来,也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值钱。你们上朝,都是唯唯诺诺,一点主见都没有,听不到周舍那种直来直去的鄂鄂之声,我能不郁闷吗?”从这儿开始,赵简子的人气就飙升了,赵邑的百姓都附和他,晋国的人也开始怀念他。

到了晋定公十八年,赵简子把范氏和中行氏围在朝歌,结果中行文子跑到邯郸去了。第二年,卫灵公死了,赵简子和阳虎送卫国的太子蒯聩回卫国,结果卫国不收留他,他们只好住在戚地。

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攻下了邯郸,中行文子又逃到柏人。赵简子继续围攻柏人,结果中行文子和范昭子都跑到齐国去了。赵国终于拿下了邯郸和柏人这两个地方。范氏和中行氏剩下的地盘都归了晋国。虽然赵简子在晋国名义上是卿,但实际上他已经掌握了晋国的实权,他奉献的土地都跟诸侯差不多了。

晋定公三十年,定公跟吴王夫差在黄池争老大,赵简子跟着定公一起去,最后定公赢了吴国。定公三十七年死了,赵简子按照礼制应该守三年的丧,但他只守了一年。就在这一年,越王勾践把吴国给灭了。

晋出公十一年,知伯去攻打郑国。那时候赵简子生病了,就派太子毋恤带兵去围郑。结果知伯这货喝醉了,拿酒泼毋恤,还打了他。毋恤的群臣都请求去跟知伯拼命,但毋恤说:“爹让我当这个太子,就是因为我能忍。”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没发作。知伯回去后,就跟赵简子说让他废了毋恤,但赵简子没听他的。从这儿开始,毋恤就开始恨知伯了。

晋出公十七年,赵简子终于去世了,太子毋恤继位,这就是后来的赵襄子。这赵襄子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以后的事儿,咱们慢慢儿聊!

赵襄子元年,越国围攻吴国,打得那叫一个火热。赵襄子这边呢,虽然心情沉重,但还是不忘礼节,降了丧食,派楚隆去慰问吴王。

这赵襄子有个姐姐,之前可是代王的夫人。简子葬了之后,还没脱孝服呢,赵襄子就北上夏屋山,请代王过来。他让厨子拿着铜勺给代王和随从们盛饭,一边倒饭一边偷偷让宰人用那铜勺把代王和随从们给干掉了。随后就起兵平了代地。他姐姐听到这事儿,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拿簪子就自杀了。代地的人挺同情她的,就把她死的那个地方叫摩笄山。后来赵襄子就用代地封了伯鲁的儿子周为代成君。伯鲁啊,是襄子的哥哥,原来的太子。太子早死,所以封了他的儿子。

赵襄子即位四年,知伯跟赵、韩、魏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的旧地盘给瓜分了。这晋出公一听,怒了,就跑去告诉齐、鲁两国,打算一起讨伐四卿。四卿一听,也慌了,就一起攻打晋出公。出公一看,不妙啊,赶紧跑,结果半道上就死了。知伯一看,机会来了,就立了昭公的曾孙骄为晋懿公。这知伯啊,越来越嚣张,向韩、魏要地,他们给了;向赵要地,赵襄子不给,还记得当年围郑的耻辱呢。知伯怒了,就带着韩、魏攻赵。赵襄子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跑到晋阳避难。

原过也跟着去了,结果路上耽误了,到了王泽的时候,看见三个人,上半身能看见,下半身看不见。这三个人给了他两节竹子,但怎么也弄不通。他们说:“你拿这个给赵毋恤。”原过到了晋阳,就把这事儿告诉了赵襄子。赵襄子斋戒了三天,亲自剖开那竹子,结果发现里面有红字写着:“赵毋恤啊,我是霍泰山山阳侯的天使。三月丙戌那天,我会让你灭了知氏。你也要立我百邑,我会赐你林胡之地。后世你的子孙中,会有个英明的君王,他长得赤黑脸,龙面鸟嘴,大胡子白眉毛,胸宽背厚,长腿高鼻梁,穿左衽的衣服,骑着骏马,统治黄河一带,直到休溷诸貉,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赵襄子一听,赶紧拜了两拜,接受了三神的指示。

三国攻晋阳,打了一年多,还引水灌城,结果城里只有三版高的地方没被淹。城里的人饿得只能吊着锅做饭,还得交换孩子来吃。群臣们也都开始有二心了,对赵襄子越来越不客气,只有高共还是恭恭敬敬的。赵襄子一看这局势,心里发慌,就派张孟同夜里去跟韩、魏商量。结果他们一合计,就在三月丙戌那天,三国联手灭了知氏,把地盘给分了。赵襄子论功行赏,高共排第一。张孟同不服气:“晋阳之难,高共可没啥功劳啊!”赵襄子说:“那时候晋阳危急,群臣都懈怠了,只有高共还保持着人臣的礼节,所以我先赏他。”从此,赵国的北边有了代地,南边并了知氏的地盘,比韩、魏都强。赵襄子还在百邑祭祀那三神,让原过去主持霍泰山的祭祀。

献侯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国君,在中牟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哪知道,襄子的弟弟桓子竟然把献侯给赶跑了,自己在代地自立为王,结果一年后就挂了。国人觉得桓子自立并不是襄子的本意,于是联手干掉了桓子的儿子,又把献侯给请回来当国君。

献侯复位后过了十年,中山武公初登大宝。又过了三年,平邑建城。又过两年,献侯驾崩,他的儿子烈侯籍继位。

烈侯元年,魏文侯跑去攻打中山,还派太子击去守城。六年过去,魏、韩、赵三国都相互承认彼此是诸侯,还追封献子为献侯。

这烈侯啊,特别喜欢音乐,他问相国公仲连:“寡人有喜欢的歌者,能不能让他们富贵起来?”公仲说:“让他们富贵点没问题,但尊贵地位就算了。”烈侯说:“好吧,那郑国的歌者枪和石两人,我赐他们每人万亩田地吧。”公仲答应了,但就是不给。过了一个月,烈侯从代地回来,又问起歌者的田地。公仲说:“正在找,还没找到合适的。”过了一会儿,烈侯又问,公仲还是不给,最后干脆装病不上朝了。

这时候,番吾君从代地来,对公仲说:“你确实喜欢做好事,但还没找对方向。现在你已经是赵国的相国四年了,有推荐过人才吗?”公仲说:“还没有。”番吾君说:“牛畜、荀欣、徐越都不错啊。”于是公仲就推荐了这三个人。

到了上朝的时候,烈侯又问起歌者的田地。公仲说:“我正在挑合适的人赐田。”然后牛畜就跟烈侯谈仁义,用王道来约束他,烈侯听得津津有味。第二天,荀欣来谈选拔贤能,任用有能力的官员;第三天,徐越来谈节约开支,评估功绩德行。烈侯听得非常满意,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于是他就派使者告诉相国:“歌者的田地暂时就算了。”还任命牛畜当老师,荀欣当中尉,徐越当内史,并且赐给相国两套衣服。

九年过去,烈侯去世,他的弟弟武公继位。武公在位十三年后也去世了,赵国又立烈侯的太子章为国君,这就是敬侯。这一年,魏文侯也去世了。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那小子搞叛乱,结果没成功,灰溜溜地跑去魏国了。赵国呢,开始把邯郸当首都。

第二年,我们在灵丘把齐国给干趴下了。第三年,又去廪丘救魏国,把齐国人打得落花流水。可是到了第四年,魏国反过来在兔台把我们给打败了。我们不甘心啊,就筑了刚平城,打算侵占卫国。结果第五年,齐、魏两国为了卫国,联手攻打我们,把我们的刚平给夺走了。第六年,我们找楚国借了兵去伐魏,终于拿下了棘蒲。第八年,再接再厉,攻下了魏国的黄城。第九年,又去伐齐。后来齐国去打燕国,我们赵国就去救燕国。第十年,跟中山国在房子这个地方干了一仗。

第十一年,魏、韩、赵三国联手把晋国给灭了,分了它的地。然后我们又去伐中山,在中人这地方再战一场。到了第十二年,敬侯去世了,他的儿子成侯种继位。

成侯元年,公子胜跟成侯争王位,搞得国内一团糟。第二年六月,天降大雪,真是奇了怪了。第三年,太戊午当了相国。我们伐卫,一下子取了七十三个乡邑。可惜后来魏国在蔺地把我们给打败了。第四年,跟秦国在高安开战,把他们给打趴下了。第五年,我们又去鄄地伐齐。结果魏国又在怀地把我们给干趴下了。我们不甘心啊,又去攻郑,终于把他们打败了,还把地盘给了韩国,韩国为了感谢我们,把长子这块地给了我们。第六年,中山国开始修长城。我们去伐魏,在狝泽把他们打败,还围了魏惠王一把。第七年,我们侵略齐国,一直打到他们的长城。还跟韩国一起攻打周国。第八年,我们跟韩国把周国给分了。第九年,跟齐国在阿下开战。第十年,攻打卫国,取了甄地。第十一年,秦国攻魏,我们去石阿救魏。第十二年,秦国又去攻魏的少梁,我们还是去救魏。第十三年,秦献公派庶长国去伐魏的少梁,把他们的太子和痤都给俘虏了。可惜啊,魏国在浍地又把我们给打败了,还取了皮牢。成侯跟韩昭侯还在上党碰了个头。第十四年,我们跟韩国一起攻秦。第十五年,又去帮魏国攻齐。

第十六年,我们跟韩、魏一起分了晋国的地,还封晋君在端氏。第十七年,成侯跟魏惠王在葛孽碰了个头。第十九年,我们跟齐、宋在平陆开会,还跟燕在阿地开会。第二十年,魏国献了荣椽,我们就把它改成了檀台。第二十一年,魏国围攻我们的邯郸。第二十二年,魏惠王把我们的邯郸给攻下来了,不过齐国在桂陵把魏国给打败了。第二十四年,魏国把我们的邯郸给还回来了,我们在漳水上跟他们结了盟。可是秦国又来攻我们的蔺地。第二十五年,成侯去世了。公子緤跟太子肃侯争王位,结果緤输了,逃到韩国去了。

肃侯元年,咱们赵国一把抢过晋君的端氏,然后搬家到屯留去了。第二年,肃侯跟魏惠王在阴晋碰了个头。第三年,公子范去偷袭邯郸,结果没打赢还挂了。第四年,咱们去朝见天子,那场面,啧啧,真是壮观啊!第六年,咱们攻打齐国,顺利拿下高唐。第七年,公子刻去攻魏国的首垣,那小子也是挺拼的。第十一年,秦孝公派商君去伐魏,把他们的将军公子卬给俘虏了。咱们赵国也没闲着,也去伐魏了。第十二年,秦孝公去世了,商君也跟着倒霉。第十五年,咱们开始建寿陵,那魏惠王也在这年去世了。

第十六年,肃侯跑去大陵游玩,出了鹿门,大戊午就拉住马说:“现在正是耕种的时候,一天不干活,百日没饭吃啊!”肃侯一听,赶紧下车道谢,心想这大臣也是挺拼的。

第十七年,咱们围攻魏国的黄地,可惜没打赢。于是咱们就筑起了长城,以防外敌。

第十八年,齐、魏两国来伐咱们,咱们就决开黄河水灌他们,把他们给逼退了。第二十二年,张仪当了秦国的相国。咱们赵国的赵疵跟秦国打仗,结果败了,赵疵在河西被杀,咱们还丢了蔺、离石这两块地。第二十三年,韩举跟齐、魏打仗,结果死在桑丘。

第二十四年,肃侯去世了。秦、楚、燕、齐、魏这五国都派出精锐部队各一万人来参加葬礼,这面子也是够大的。肃侯的儿子武灵王继位了。

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当了相国。梁襄王跟太子嗣,韩宣王跟太子仓都来朝见咱们信宫。武灵王年纪还小,不能听政,于是咱们就给他找了三个博学的老师和三个负责纠正过错的左右司过。等武灵王开始听政了,他首先就问了先王的重要大臣肥义,还给他涨了工资。国内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给他们发养老金。

第三年,咱们在鄗地筑城。第四年,跟韩国在区鼠碰了个头。第五年,武灵王娶了韩国的女子为夫人。

第八年,韩国去打秦国,没打赢就走了。这时候五国都互相称王了,就咱们赵国没这么干,武灵王说:“咱们没那实力,哪敢担那虚名啊!”于是让国人叫他“君”。

第九年,咱们跟韩、魏一起去打秦国,结果被打败了,损失了八万多人。齐国也在观泽把咱们给打败了。第十年,秦国又占了咱们的中都和西阳。齐国还把燕国给打败了,那燕相子之还想当君,结果被反撸下来,成了臣子。第十一年,武灵王从韩国把公子职叫回来,立他为燕王,还派乐池去送他。第十三年,秦国又占了咱们的蔺地,还俘虏了咱们的将军赵庄。楚、魏两国的王也来过咱们赵国,还在邯郸逛了逛。第十四年,赵何去攻打魏国,这小伙子也是挺有魄力的。

十六年,秦惠王去世了。咱们的王呢,喜欢四处游玩,有一天去了大陵。过了几天,王做梦梦见一个美女弹琴唱歌,歌词大概是:“美人好漂亮啊,脸像花一样。命运啊命运,为啥不让我赢?”过了几天,王喝着小酒,聊着天,又提起了这个梦,说那个美女真是让他念念不忘。吴广听到这事儿,就趁机把自家闺女娃嬴介绍给王,说这就是你梦里的那个美女。这闺女后来就被宠得不得了,成了惠后,她本名孟姚。

十七年,王又出了九门,建了个野台,站在上面能看到齐国和中山国的边境。

十八年,秦武王跟孟说一起举那个龙文赤鼎,结果把腿给弄断了,就这么死了。赵王赶紧派代相赵固去燕国把公子稷接回来,送回秦国当了王,这就是昭王。

十九年的春天,正月里,赵王在信宫举行了盛大的朝会。他召来肥义一起商议天下大事,整整讨论了五天。然后王决定向北扩张中山国的地盘,一路打到了房子,又去了代地,北边一直到无穷远的地方,西边到了黄河,还登上了黄华山。他召来楼缓商量说:“咱们的老祖宗根据时势的变化,扩张了南边的地盘,凭借漳水、滏水的险要,修了长城,还占了蔺、郭狼这些地方,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可惜功业还没完成。现在中山国就在咱们肚子里,北边有燕国,东边有胡人,西边有林胡、楼烦,还有秦、韩的边境,可咱们却没有强大的兵力来救援,这样下去国家就要亡了,怎么办啊?要想建立超越世人的功名,就得承受违背俗规的责难。我想穿胡人的衣服。”楼缓说:“好啊。”可是群臣们都不乐意。

于是肥义就陪着王,王说:“想当初简主、襄主的伟业,都是算计着从胡、翟那里得到的好处。作为臣子,一方面要尽孝悌长幼顺明之节,另一方面要通晓补民益主之业,这两者是臣子的本分。现在我想继承襄主的足迹,开发胡、翟的地方,可是世世代代都没人这么做过。这么做的话敌人就弱了,用力少而功效多,可以不使百姓太过劳累,还能延续古代的功勋。但是啊,建立超越世人的功名,就要承受违背俗规的责难;有独到的智谋,就要承担被平庸百姓怨恨的风险。现在我打算穿胡服、学骑射来教导百姓,可是世人肯定会议论我,怎么办呢?”肥义说:“我听说对事情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名。大王既然已经决定承受违背俗规的责难,那就别顾虑天下的议论了。谈论最高道德的人不会跟俗人合得来,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会跟众人商量。以前舜帝感化三苗,禹王裸露身体去说服裸国的人,他们并不是为了放纵欲望、享乐,而是为了用道德来论说、以成就功业。愚蠢的人看不到事情成功的结果,智慧的人能预见未显露的征兆,大王你还犹豫什么呢?”王说:“我不怀疑穿胡服的事,我担心的是天下人会笑话我。狂夫的快乐,智者会悲哀;愚者嘲笑的事,贤者会察觉。世上如果有顺从我、支持我的人,那么穿胡服的功效还说不定呢。哪怕世人都嘲笑我,胡地和中山国我也一定要拿下。”于是就这么定了,王开始穿胡服了。

于是王緤就跑去告诉公子成:“大王我准备穿胡服上朝,也希望叔叔您也能穿上。家里要听家长的,国家要听国君的,这可是古今不变的道理啊。做儿子的不能违背父亲,做臣子的不能违背君王,这也是兄弟间的基本道理。现在大王我提倡穿胡服,可叔叔您却不愿意,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啊。治理国家有常规,利民是最重要的;从政有原则,令行禁止是首要的。彰显德行要先从百姓开始,而推行政策则要先从贵族做起。现在穿胡服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贪图享乐啊;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取得一些成果,等事情成功了,大家才会说好。现在大王我怕叔叔您违背从政的原则,所以特地来听听您的意见。我听说啊,做对国家有利的事就不会做错,依靠贵戚的人名声也不会受损。所以我很期待叔叔您能支持我,一起完成穿胡服的大业。我这就派王緤去拜见您,请您也换上胡服吧。”

公子成听了,连忙拜了两拜说:“我早就听说大王您要穿胡服了。我这人愚钝,又生病在床,没能及时前来祝贺。既然大王您有命,那我就说说我的愚见吧。我听说啊,中原地区可是聪明智慧之人的聚集地,是万物财富的汇聚地,是圣贤教化的地方,是仁义施行的地方,是诗书礼乐运用的地方,是奇才异能展示的地方,是远方人士向往的地方,也是蛮夷之族效法的地方。现在大王您却舍弃这些,去穿那远方的胡服,改变古老的教化,颠覆古人的道理,违背人心,惹怒学者,还离中原越来越远,所以我真心希望大王您能三思啊。”使者听了,就回去报告给大王。大王说:“我早就听说叔叔生病了,我这就亲自去请他。”

于是大王就亲自去了公子成家,亲自去请他,说:“衣服嘛,就是为了方便穿着;礼节嘛,就是为了方便办事。圣人会观察当地的风俗习惯,然后制定合适的礼节,这样就能让百姓得利,国家富强。你看那剪发文身、左臂裸露、衣襟开在左边的,是瓯越地区的百姓;而黑齿雕额、草笠粗服的,则是大吴之国的百姓。所以说,各地的礼服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这一点是相同的。地方不同风俗就不同,事情不同礼节就不同。因此,如果某种做法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拘泥于一种用法;如果某种礼节能方便办事,就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各地的儒生虽然都师从于一师,但各地的风俗却各不相同;中原各国虽然都遵循相同的礼节,但教化却各不相同,更何况是那些地处山谷的蛮夷之地呢?所以说,去留的变化,智者也不能统一;各地的服饰,圣贤也不能相同。穷乡僻壤往往风俗多样,学识浅薄的人往往喜欢争辩。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不疑惑,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不非议,这才是公正的态度,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现在叔叔您所说的是当地的风俗,而我所说的则是用来制约风俗的。我们国家的东边有黄河、薄洛水,与齐国、中山国相接;北边有燕国、东胡的边境,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现在我们没有骑马射箭的装备,如果我没有船只可用,那些住在河边的百姓,又怎么能守住黄河、薄洛水呢?如果我们改变服饰,学习骑马射箭,就能防备燕国、东胡、秦国、韩国的侵扰。从前简主不堵塞晋阳和上党的道路,而襄主则吞并了戎族和代国,以此来抵御各胡族的侵扰,这是聪明人和愚蠢的人都能看明白的。以前中山国仗着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的领土,掳掠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地,如果不是有神灵保佑,鄗地几乎就被攻破了。先王对此感到耻辱,但怨恨还没能报复。现在我们有了骑马射箭的装备,近处可以便利上党的军事行动,远处则可以报复中山国的仇怨。可叔叔您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意愿,厌恶改变服饰的名声,忘记鄗地被围的耻辱,这可不是我所期望的啊。”

公子成听了,又拜了两拜说:“我愚昧无知,没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谈论世俗的见闻,这是我的罪过啊。现在大王您准备继承简主、襄主的遗志,顺应先王的意愿,我岂敢不听从命令呢!”说完又拜了两拜。于是大王就赐给他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上朝。于是大王就开始推行穿胡服的法令了。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这几个家伙都来劝大王别穿胡服,说还是按老规矩来方便。大王一听,乐了,说:“嘿,你们这几个老顽固。先王们的风俗都不一样,咱为啥非得守着古法不放?帝王们一个接一个,也没谁是完全照搬前人的礼节。那虙戏、神农他们是搞教育的,所以手下人不挨揍;黄帝、尧、舜他们可是严厉的主儿,但人家手下人也不抱怨啊。到了夏禹、商汤、周武王这三位大佬,他们都是看准时机来制定法律,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礼节。法律规章都得合时宜,衣服器械都得方便实用。所以说啊,礼节不一定非得一个样,治国也不一定非得照搬古人。圣人们兴起的时候,可没一个是照搬前人成法的;夏朝、商朝衰落的时候,也没因为改了礼节就亡国啊。所以嘛,复古不一定就对,守礼也不一定就好。再说啊,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心思才不正呢,那邹国、鲁国就没个行为怪异的人?风俗奇特的地方,老百姓才容易管理呢,那吴国、越国就没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圣人们觉得对身体好的就叫衣服,觉得办事方便的就叫礼节。那进退的礼节啊,衣服的样式啊,都是用来管理普通老百姓的,可不是用来评价贤人的。所以普通老百姓跟着风俗走,贤人们可是跟着时代变的。有句谚语说得好:‘光会照着书本驾车的人,哪能懂得马的脾性;光会拿古人经验来治今事的人,哪能懂得事情的变化?’守着老法子的功劳,可不足以让咱们超越时代;光会学古人的学问,也不足以应对现在的问题。你们几个啊,还是跟不上时代啊!”说完,大王就穿上胡服,开始招募骑士练习射箭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景区爆火了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 抓到你啦 乳娘的诱惑 这个杂役是高手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无敌升级王 最强战神 从洪荒开始到诸天万界 三国之终极进化 嘘,墓里有人 努力就有收获真是太好了 超能星武 修仙狂徒 不死战神 云上花开遇见你 大叔,乖乖宠我! 我在蟠桃园当管事 富贵不能淫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红楼群芳谱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抗战之红色警戒 织明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大时代1958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王牌佣兵 大明流匪 明末:边军不退 亮剑之烽火悍匪 霸天武魂 官路旖旎 八云新叶的野望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南北朝打工皇帝 亿万盛宠只为你 
最近更新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汉末浮沉书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带着AI去穿越 大乾:帝国独裁者 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大宋天朝之裂变 新语新编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