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鹿门一儒

首页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铁血战将 曹魏的光与影 明末工程师 大明钉子户 北魏武侯 熢火之下 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 从今天开始亲政 高危职业 花豹突击队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鹿门一儒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全文阅读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txt下载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章 杨文干谋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月初三,长安街上热浪滚滚。按照以往的惯例,圣上带领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太子李建成继续留守长安监国。

趁着大家去仁智宫避暑的空档,太子李建成行动更自由。前几年,太子李建成趁着征讨河北起义军刘黑闼的机会,把招降的河北起义军中,选拔了两千壮士,编入东宫的护军──“长林兵”。又偷偷从自己心腹泾州(今甘肃泾川北)都督、燕郡王李艺那,招募了三百突骑兵,也编入东宫长林兵中。

太子李建成所做的一切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实际上瞒不过圣上、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三人的眼睛。只是这三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秘而不宣罢了。

唐帝国天下刚统一,由于唐帝国的天下基本上是二皇子秦王李世民打下来的,圣上已封无可封,就加封秦王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令其在洛阳开府,兼领朝廷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尚书令,爵位仅次于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权势如日中天,即使身为二皇子,圣上也时常感到皇权受到威胁,圣上于是就通过太子李建成来制衡秦王。太子李建成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又与四弟齐王李元吉相互抱团,并在宫内拉拢父皇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在朝廷里重金贿赂、结交宰相封德彝等朝臣。

这样,唐帝国初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权利结构体系:皇帝李渊的皇权势力──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太子党势力──秦王李世民的军功集团势力,相互制衡,暂时斗而不破。

太子李建成偷偷招募东宫两千多东林兵,圣上心里清楚,但是并没有制止,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纵容。齐王李元吉心里也清楚,其也野心勃勃,想趁机利用太子与秦王之争,站队太子一边,想趁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而秦王李世民的秦王府也只有八百卫士,太子东宫卫士再加上齐王府五百卫士的力量,已经对秦王府卫士的力量形成压倒性优势。

六月二十日,太子李建成私下安排工匠造的几千付铠甲已经造好。而他过去的东宫宿卫,如今已经是坐镇长安西北的庆州(今甘肃庆阳)都督杨文干,替他招募了五百个西北壮士,悄悄地抵达了东宫,来充实东宫宿卫。

双喜迎门,太子李建成大喜,特地派东宫的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给杨文干送了一批铠甲。

铠甲一直以来都是朝廷严控的战略物资,禁止私相授受,李建成送这批铠甲给杨文干,本以为圣上、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不在长安而在仁智宫避暑。然而,百密一疏,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却是他的好兄弟齐王李元吉安插在其身边的一个眼线,于是,一场诡异的政变猝不及防地悄然上演了。

六月二十日夜,在距离长安三百余里的仁智宫,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休息,这时齐王府典签裴宣俨悄然进屋,交给他一个小帛书,齐王接过一看,原来郎将尔朱焕发来的飞鸽传书,内容仅十五字:太子送杨文干铠甲,即刻启程往庆州。

齐王李元吉看着手中的密件,想着上次在齐王府,因太子极力阻止其刺杀秦王而导致功亏一篑一事,这些天都感到遗憾不已,恼怒于太子过于仁厚,不敢杀伐果决。

想着,齐王李元吉狡黠地一笑,心里默默地念到:“大郎(李建成小名),太子,你不敢下决心除掉秦王,四弟帮你下!”。于是一个一石二鸟的毒计在大脑里迅速的形成。

齐王李元吉马上在一张小帛书上回信:改道仁智宫,举报杨文干谋反。插入信鸽腿上绑着的信筒里,飞鸽传书回郎将尔朱焕手上。

齐王李元吉神不知鬼不觉地办完事后,其仍然睡意全无,自鸣得意,汹涌彭拜,嘴里哼起了《将军令》。

齐王自以为此事做的天衣无缝,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的心腹典签裴宣俨是秦王李世民插在齐王府的一个眼线,齐王府的一举一动都在秦王的掌控中。裴宣俨每次得到情报,都是在给齐王一份的同时,会悄悄地送给秦王一份备份。

此时,秦王也收到了情报,他把张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叫进密室里商量了许久,决定:将计就计、引而不发!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发生了。六月二十二日上午,仁智宫。唐高祖李渊正在仁智宫内玉华殿内议事。突然,一公公慌不迭地进殿禀报:“圣上,东宫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二人来宫门外跪地,自称前来告发!”

“啊!东宫的卫士不在长安城待着,怎么跑到仁智宫?告发谁?难道是太子?”皇帝及群臣均纷纷大愕!于是,皇帝急忙宣二人觐见。

不一会,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进殿,跪地奏道:“禀告圣上,末将前来告发:太子殿下派我等送一批铠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让杨文干举兵造反,与太子在长安城里应外合。”

此刻,玉华殿里如夏雷平地起,一阵惊响!

天子大怒!群臣都屏住呼吸不敢吭声,玉华殿上静悄悄的。

圣上强忍着愤怒,没有马上做决策,心里反复琢磨着:“天子在外,如果太子、杨文干真得在长安、庆州两地造反了!庆州地处东突厥边境要地,仁智宫恰好又在长安和庆州之间,再私通突厥的话,大唐帝国将大厦将倾。如果是有人诬告,现在诏命他们伏法,则会重蹈隋文帝与太子杨勇骨肉相残的人间悲剧。处理这种事还是宜冷处理不宜急,安排与两人相善的人分别召他们来仁智宫。如果他们听从诏命来,就证明他们未谋反;如果不听从诏命,就证明他们是谋反。”

圣上拿定主意后,事不宜迟,亲自写一手诏,命自己的心腹老臣、同时跟太子李建成关系不错的中书令裴寂,带手诏去长安召太子来仁智宫。诏命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召杨文干来仁智宫。

退朝后,宇文颖正准备上马赶往庆州,这时齐王李元吉也来到马厩处,因宇文颖是齐王府护军宇文宝的伯父,私下里齐王与宇文颖关系走得很近,暗属齐王派系。

宇文颖见到齐王,马上上前行叉手礼,说道:“齐王殿下,这次去庆州,您有何要事需要嘱咐的?”

“宇文司农,这次去庆州见到杨文干要据实相告他,让他乘机而动!”齐王李元吉小声相告。

“明白了。”宇文颖应道。

“保重!”齐王李元吉嘱咐道。

宇文颖行完礼上马向庆州而去。齐王李元吉望着宇文颖背影阴险一笑。

时间到了六月二十四日,唐高祖及群臣都焦急地等到长安与庆州方面的消息时,传来消息:杨文干据庆州谋反了!

情况是这样的,六月二十三日,庆州。宇文颖赶到庆州,按照齐王李元吉的嘱咐,向杨文干如实通告东宫的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在送铠甲的途中,跑到仁智宫向圣上告发太子与杨文干谋反,乘着圣上不在长安,请杨文干在庆州起兵,与太子在长安里应外合起事,事成之后,太子登基,杨文干就是首功之臣。

杨文干思虑着,大唐律规定私造铠甲是死罪,造反也是死罪,横竖是死。只有横下一心据庆州起事。

长安,六月二十二日晚,太子就接到齐王李元吉的密报,知道东宫的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跑到仁智宫告发之事。知道圣上的手诏明日就要到达,大惊失色,立即召集王珪、魏征、韦挺等东宫属官们商量。

太子举棋不定,颤巍巍地问道:“诸位有何方法解决此事?”

王珪、韦挺均建议道:“太子殿下。事已至此,据长安政变吧。”

而魏征坚决反对道:“事情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建议太子殿下素衣轻装前往仁智宫向圣上谢罪。仅凭私造铠甲,凭着平素圣上对太子殿下的信任,圣上会原谅的,不至于死罪。如果谋反,那是滔天大罪,根本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太子李建成听着王珪、韦挺的建议,一直犹豫不决。听罢魏征的建议,才下定决心,准备等圣上的手诏到后,就素衣轻装前往仁智宫向圣上谢罪。

第二日,裴寂来长安东宫向太子递上圣上的手诏后,毫不停留,太子马上带着王珪、韦挺、魏征,穿着庶民服饰,轻装简行地前往仁智宫谢罪。

太子李建成一路北上,到了距离仁智宫还有六十里的鸿宾堡,因担心其拥众来仁智宫,会引起父皇的猜忌,于是将王珪、韦挺、魏征等随从留下,只带十余骑去见父皇李渊。

在太子李建成准备启程的当晚,秦王李世民也收到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的密报,知晓了太子李建成来仁智宫谢罪之事。

杜淹一直跟王珪、韦挺交情深厚,也一直想通过他们两人投靠太子李建成。但是,秦王李世民的心腹谋士之一的杜如晦是杜淹的侄子,但叔侄两人关系很僵。

另一位心腹谋士房玄龄对秦王说:“杜淹为人狡黠善变,如果去当了太子东宫的属官,会给秦王造成威胁,不如召为秦王府属官,为我所用。”于是就举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

因此杜淹能从东宫好友王珪、韦挺那里知道东宫不少内幕,他就成了东宫和秦王的双面间谍。这次太子来仁智宫谢罪之事,就是在太子准备启程前,王珪、韦挺这两位好友通过亲信仆人快马来报信的。

听闻公公禀报,太子已到仁智宫的宫门外跪着谢罪。圣上勃然大怒,诏命其觐见。

太子李建成已进殿,就扑通跪下,匍匐到父皇面前,一边哭着一边谢罪,哭诉道:“儿臣罪该万死!不应该瞒着圣上私造铠甲,但是杨文干谋反之事,儿臣实在是事先根本不清楚,也没有参与。”

说罢,太子李建成用尽全力把头重重地砸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咚”的巨响。李建成一边哭着,一边用力磕头,额头的鲜血染红了地板,一直磕晕过去。

看着太子李建成磕晕在地,圣上虽然恼怒他私造铠甲,这也是犯了大唐律死罪。但是,可以从太子一奉诏就立即赶来仁智宫谢罪的行为来看,太子李建成确实是没有参与谋反,一定是被人诬告的。

想到这,圣上的怒气消了一些。又看着太子磕晕在地,又动了舐犊之情、恻隐之心。于是让殿中监陈福与另一位公公将太子从地上扶起来,搀扶到偏殿,看到他一整日鞍马劳顿未进食饮水,给他喂了一些热水和麦饭,李建成这才醒来。当天晚上,圣上安排殿中监陈福严密地看守太子李建成。

这一夜,仁智宫内有不少人都彻夜难眠。

圣上今日看到太子李建成一边谢罪,一边否认他和杨文干打算造反的指控,看来太子实在是被人诬告。圣上的气就消了许多。眼下最急着去处理杨文干谋反一事。如果不及时处理,杨文干据有庆州,再勾结东突厥,又距离仁智宫仅三百余里,这会成为大麻烦。

在内外交困之下,圣上下意识地想到了唐帝国的救火大队长的秦王李世民。

于是,圣上紧急召见秦王李世民想对策。秦王建议圣上:“杨文干这小子,竟敢做这样狂悖叛逆之事,估计他想谋反,但是庆州府的僚属们不会跟着他谋反。事不宜迟,可派一员大将就可平叛而定。”

圣上听罢,对秦王李世民说:“这事情还是需要你来办。等二郎得胜归来,就立你为太子。”

说着,圣上叹了口气,“我不能像隋文帝那样,狠心可以杀掉自己的儿子,到时候就封大郎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为患,等我百年之后,你继承大统,若是大郎能安心事奉你,二郎便记得要保全他;若是不行,那二郎你取他也容易。”

事不宜迟,秦王李世民即刻启程,率领轻骑急进。果不出所料,杨文干占据了庆州之后,就继续南下到宁州,想要与长安的太子李建成汇合。

同时,秦王李世民也已抵达了宁州城外。杨文干所部听闻秦王李世民来了,还没交战,就四处溃逃,杨文干自己也被部下所杀,宇文颖被逮捕。李世民兵不血刃就平定了杨文干的反叛,得胜回朝。

秦王李世民出发后,圣上深感仁智宫不太安全,也跟着带着太子李建成一起启程往长安。当走到鸿宾堡时,遇到东宫的随从,于是命令自己的御林军──千牛卫上前缴了他们的械,一起带回长安。

当晚,负责值守玄武门的常何回到府上,与袁天纲在厅堂密谈。常将军将圣上带着太子已回长安,及这几日发生的事告知袁天纲,询问道:“袁乾道,这次杨文干谋反,太子之位是否危矣?秦王是否借机上位?”

“太子之位还是稳如初。”袁天纲的回答让常何出乎意料之外。

看着常何疑惑地目光,袁天纲继续说道:“这次事件,太子危而不危,秦王胜而不胜,只有齐王受益。”

“此话怎讲?”常何急切问。

“这次杨文干谋反事件非常诡异!表面看太子私造铠甲,事情败露而导致杨文干谋反。深层次的问题是太子与秦王两虎相争的结果。虽然秦王去平叛,但圣上会认为太子是被人陷害的,而主谋会被怀疑是秦王。”袁天纲继续抽丝剥茧地分析道。

“所以说,秦王就是顺利地平定叛乱,也会做实了陷害太子之名。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果秦王乘着杨文干事件扳倒太子,那么秦王的势力就会如日中天。”

袁天纲继续分析道:“所以说,太子危而不危,继续当他的太子。秦王胜而不胜,以后圣上对他的猜忌之心更深了。这两虎相争,而齐王隐藏的最深,毫发未损,只有他一人受益。”

“对!对!分析得有道理,你真是我的智囊呀!”常何听完分析,兴奋得点点头。他接着袁天纲的话茬:“如果结局是这样,圣上带太子回长安,我应该保持静默不轻易表态支持哪一方,继续骑墙以观形势发展。”

第二日,秦王李世民也带着杨文干的首级,献俘宇文颖,回到长安。圣上愤怒地责备宇文颖:“杨文干谋反,朕派你去庆州召他,你却与杨文干一起谋反!按大唐律,斩首示众。”

在诏命准备将宇文颖推出殿外,路过齐王李元吉那列时,宇文颖斜眼瞅了瞅齐王李元吉,希望齐王能替他说句好话免一死,但是实际上的幕后指使人齐王却双眼瞅着上面,就当没有任何事一样。

知道了齐王李元吉事不关己的态度,宇文颖彻底心寒,痛骂自己愚蠢被人利用了。但事已至此,好在自己侄儿宇文宝在齐王府当护军,生命无虞,也就横下心不敢检举揭发齐王,被推到西市执行斩首。

在秦王李世民讨伐杨文干后,齐王李元吉发动朝臣封德彝等群臣,及后宫张婕妤、尹德妃们在圣上面前替太子李建成求情。于是圣上怒气已消,心软下来,不想再降罪于太子李建成。

于是,在处理完宇文颖后,圣上拿东宫率韦挺,太子中允王珪,及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当太子的替罪羊,圣上叱责他们渎职,导致皇子兄弟不睦,因此将东宫与秦王府各打五十大板,将他们一起发配流放到了隽州。

杨文干谋反案的处理结果,都在齐王李元吉的预料之中,他的一石二鸟之计已经实现了,从今以后,太子会放下宽厚仁慈之心,要想与秦王生死斗,就必须依靠齐王。到那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目前太子与秦王两败俱伤,那笑到最后的是齐王。

想到这,齐王李元吉不由地一阵窃喜的同时,心里有一丝疑惑,他自认为自己的一石二鸟之计天衣无缝,在实施过程中,总觉得哪里出现了纰漏?他隐隐约约地预感到,秦王在处理杨文干谋反事件过程中表现的出奇地冷静,做事行云流水、干净利索。

“莫不是秦王早已知道我的绝密计划?所以他故意顺水推舟、引我入坑?他又怎么知道我的计划?”齐王有不少疑惑涌上心头,“莫不是我身边有秦王的内线?”

想到这,齐王感到自己的背后,总是有一双秦王的眼睛狠盯着自己,一阵恐惧般寒意沁入骨髓中。

在王珪、韦挺、杜淹离别长安时,这三人给前来送行的袁天纲说:“袁乾道上次看相说的话,现在都应验了,不知道日后会怎么样?”

袁天纲安慰道:“两年后,您三位会一同召回长安重用。你们就安心上路吧。”

就这样,武德七年发生的杨文干谋反大案就这样高举轻放、草草地结案了。

秦王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发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照样坐着。父皇也闭口不提那晚,亲口承诺平定杨文干后,立他为皇太子之事。

相反的是,父皇在利用完这位大唐帝国第一救火大队长一把后,对他的态度就冷淡了。

秦王李世民心里明白,什么叫功高震主!都怪自己那么快平叛,却不懂得养寇自重!秦王李世民平定了杨文干叛乱,不但没有受到赏赐,还背上了密谋陷害太子的罪名,一时间百口莫辩。

现在替父皇处理完大麻烦后,父皇又开始玩弄帝王术──太子党──秦王军功集团的平衡术了。

杨文干谋反事件虽然平息了,但是还有一些后续花絮在发生:

齐王李元吉在此事后,做了两件事:

一是杀人灭口。

因杨文干谋反事件,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举报有功,圣上免除两人的刑罚,但是又恼怒他们出卖太子主子,诏命将他们调离东宫,分别调到边疆地区并州、朔州军中任职,明为调动,实则是远离长安严加看管。此二人一到职就任,就被齐王安排人前去予以灭口。

二是开始整肃齐王府内部。

齐王担忧其内部泄密,就把齐王府属官秘密地筛一遍,就把怀疑的目标放在了典签裴宣俨身上,毕竟接送飞鸽传书的仅有裴宣俨一人而已,但又一时找不到证据,只能对其敲山震虎,使其心智迷乱,漏出马脚。

果然,裴宣俨回长安后,在齐王府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作出一步昏棋:有一日偷偷去秦王府,跪在秦王面前,请求秦王救他脱离苦海。

秦王念其多年来在齐王府隐蔽战线上的出色表现,于是就私下找封德彝,将裴宣俨调入秦王府做记室参军,品级为从六品上,相比较其原齐王府典签的品级从八品下,连胜四级。

结果裴宣俨在欢喜上任前,齐王李元吉就从封德彝这个官场老油条那,了解到裴宣俨是通过秦王私下引荐升迁的内幕,于是假意以欢送之名,李元吉赠送给裴宣俨一盒上等黄精。裴宣俨夫妇有进食黄精饭的习惯,当晚他们吃下黄精饭后中毒死亡。

这样,李元吉既拔掉了秦王安插在齐王府的眼线,又能杀鸡骇猴,惊得齐王府属官们都惊若寒蝉,以后再也没人胆敢背叛齐王。

事后,秦王李世民从齐王府传来裴宣俨突然暴毙的消息,深感遗憾与心疼,只怪自己过于心急帮助裴宣俨解困,反而弄巧成拙,白白地损失了齐王府的一个眼线。

秦王暗暗内心默念:“齐王府里的眼线没了,圣上皇城、太子东宫的眼线,要做一个闲棋冷子一样放在那,只有在最关键时刻才能拿出来使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招黑体质开局修行在废土 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 绝嗣王爷得知自己有娃后,杀疯了 重生七零:闷骚军长俏媳妇 武侠之至尊升级系统 异界圣骑士 不是肉身增幅吗,你怎么成盘古了 授徒万倍返还,为师从不藏私 千亿盛宠:闪婚老公超能干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女神的超级赘婿(林阳苏颜)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医者无双 人在异界:觉醒火影系统 快穿:不一样的结局 暴力书生我能无限转职 逆天战神 睁开眼,多了个弟弟 绑定升级秘籍,我主宰了世界 弃婿当道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抗战双子星 三国江东霸主 佣兵禁地 三国:最强谋士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奋斗在沙俄 佣兵二十年 谍海无名 这个魏延不一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无情江湖路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米柜皇帝 重生大唐:请叫我败家子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最近更新诸天:开局到达苍云岭 三国S2逆天重来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李二身死长孙皇后让我做皇帝 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 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 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 南明义军 三叉星玉 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 我不是文官 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昭和 我在古代发家致富路 大明1840 奇缘之旅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鹿门一儒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txt下载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