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九域凡仙 雪中悍刀行 我居然变成了女的 网游之轮回印 陆地键仙 洪荒之最强通天 周家兄弟 这个杂役是高手 皇上,您认错人了! 从一棵枣树开始的修仙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六十一集 东晋灭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伊洛之原,秦晋大战。

姚泓亲率数万骑兵,突然进至青泥。沈田子得知姚泓率大军而来,欲乘秦军立足未稳引兵攻击。部将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不可出击。

沈田子说道:兵贵用奇,不必在众。且今众寡相悬,势不两立,若彼结围既固,则我无所逃矣。不如乘其始至,营阵未立击之,可以有功。

于是令傅弘之断后,自率本部兵马向敌攻击。

战争起始,果如傅弘所言,敌众我寡,晋军被秦军重重包围。沈田子激励士卒奋力拼杀,正苦战之间,沈林子引军到达峣柳,从侧翼杀入,于是大败秦军,斩首一万余级。

姚泓率败军退返长安,沈田子与沈林子合军共追。

关中诸多郡县见姚泓兵败,遂暗中纷纷降于晋军。

刘裕到达潼关,即命朱超石与振武将军徐猗之引兵河北,共攻蒲阪秦军薛帛部。不料秦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急驰来援,一举击败晋军,阵斩徐猗之,朱超石率残部逃回潼关。

秦东平公姚赞见晋军前锋虽败,但其后军势不可挡,遂遣降将司马休之及司马国璠,从轵关前往河内,游说北魏主拓跋嗣出兵,以袭击刘裕后方,二人领命而去。

刘裕见北上不得,甚以为忧。王镇恶请率水军从黄河入渭水,逼向长安,刘裕从之。

正值后秦恢武将军姚难由香城率军西撤,王镇恶便令三军兼程以进,跟踪追击,休使姚难返回长安,以增其城守军力。

秦主姚泓率兵由灞上到达石桥,前来接应姚难;以镇北将军姚疆和姚难合兵守卫泾上,迎击王镇恶军。

王镇恶命将军毛德祖率部攻击,将秦军击败,姚疆战死,姚难逃回长安。

东平公姚赞得知晋军迫近长安,便率军由定城退往郑城,刘裕大军随之逼近。后秦主姚泓见长安危急,遂尽搜国中之众,复得数万大军,预备死战。

秦晋大战之事,迅速传至西秦。

苑川王乞伏炽磐闻报,亦聚本部官属商议行止。

大臣周恭出班奏道:昔秦王姚兴在日,每有觊觎我西秦之心,恨无其暇。今晋军西来,实乃天赐良机,代我复仇耳。依臣愚见,大王不如降顺晋朝,同伐姚泓,则若晋军得胜,我亦无前途之忧。若助姚泓而退刘裕,则无啻鹊引鸠来,以占己巢也!

炽磐依其所说,便遣使臣赍送牛酒,前来谒见刘裕,呈上请降之书,请求共讨姚泓。

刘裕如睡得枕,如何不喜?于是重赏使臣回去,并借晋天子诏谕,拜乞伏炽磐为平西将军、河南公,令其即调本国之兵,前来接应晋军,共击姚泓,同取长安。

秦主姚泓此时犹不知西秦已降东晋,复聚五万兵众,退守长安,重新分兵派将:令姚丕军防守城北渭桥,胡翼度军防守城东北石积,姚赞军防守霸水东岸,自率禁军守卫逍遥园。独有西城,不设防备。

八月二十三日,王镇恶率晋军前来争夺渭桥。彼时由于渭水湍急,大部舰船皆被冲走。晋军狼狈登岸,因尽失辎重,不由军心大慌。

王镇恶乘蒙冲小舰进至渭桥,弃船登岸,回身激励部众:吾属家眷皆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失。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退路矣!

诸将听了,军心反而大振,皆怀破釜沉舟之志。

王镇恶于是身先士卒,挺刀纵马急冲,率军进击。姚丕亦纵马来斗,战不二十回合,早已气力不加,大败回逃,众军崩溃而返,便如大海退潮,其势不可阻挡。

秦帝姚泓率兵来救,却与姚丕败兵冲撞在一处,互相践踏,不战而溃。部将姚谌等皆战死,姚泓单骑逃回宫内。

王镇恶引得胜之军马不停蹄,由平朔门攻入长安城,姚泓与姚裕率数百骑逃奔石桥。东平公姚赞得知姚泓兵败,率众往救,但行至半路,士众尽皆溃逃四散。

八月二十四日,姚泓见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便欲出城投降。

姚泓之子名姚佛念,当时仅有十一岁,进言其父道:晋人今破我国,必将逞其欲,虽降亦必不免一死。父王不如保留一国之君尊严,自引以绝,儿愿随之。

姚泓怃然不应,佛念自行登上宫墙,复投于地自杀摔死。秦帝顾不得哀痛,此时无法可想,只得衔璧悬玺,舆梓反背自缚,率群臣至王镇恶军营投降。

王镇恶乃受其降,焚梓受璧,将秦王等委于属吏拘管。

乃以晋国天子为名,抚慰城内百姓,号令严肃,军民安堵。但王镇恶性贪,自盗秦国府库,得钱财珠宝不计其数;然后使人还至中军大营,迎接刘裕进入长安。

刘裕遂引军入城,已知王镇恶盗库贪墨之事,因其功大,置之不问。

于是令收秦国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等器物,与姚泓一并押送建康,余下金帛、珠宝皆分散随征有功将士。

关中即定,刘裕议欲迁都洛阳以守。

部将王仲德谏道:自北伐以来暴师已久,江南士卒思归,此事未可议也。

刘裕闻而不乐,遂寝其事。

押解使臣还至建康,献秦王姚泓及玉玺法器于朝。晋安帝受了玉玺宝物,命将姚泓斩于建康。姚泓被斩之后,史说京师百里之内草木尽皆焦枯而死。

至此后秦宣告灭亡。自姚苌、姚兴至姚泓,共历三世,凡国祚三十二年。

画外音:刘裕既灭后秦,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及桓温之孙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桓璲、陈郡人袁式等一班东晋叛臣,皆向北魏司徒长孙嵩请降。司马休之在长孙嵩回军途中去世,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追赠其为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晋国宗室,反受魏国谥封。

北凉王沮渠蒙逊闻刘裕平灭姚秦,顿起兔死狐悲之感,连日大怒欲狂,左右皆懔然自危,不敢稍犯其缨。

门下校尉刘祥欲入见言事,蒙逊暴怒道:汝闻刘裕入关,复敢来研研不休耶!

遂拔剑斩之,部下无不惊骇。

与此同时,夏主赫连勃勃令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夷夏十万人筑都城于朔方黑水之南,借“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名为统万城。

叱干阿利性巧残忍,令蒸土筑城,若锥入一寸,即杀匠人,筑于城中。

夏主以为刘裕不能久留关中,于是厉兵秣马进据安定,虎视长安。刘裕闻知,恐其后为乱,乃遣使寄书通好,约为兄弟。赫连勃勃回书许之,但欲取关中之意未尝更改。

刘裕驻兵长安,聚集将佐,遍观秦汉以来宫室故址;又到渭水之滨,望河长叹:此地宁复有吕望之才耶!孤欲意息驾长安,经略赵魏之地,公等以为如何?

诸将久役征伐,各起思归之心,于是皆答:赵魏之国兵精粮足,难以拔之。不如令桂阳公镇守长安,明公自班师还京,养士聚粮,然后可议征西北之地可也。

刘裕闻之,知军心厌战,心下不悦,颇为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忽京城有使者至,报说前将军刘穆之病故,天子诏命大军还师。刘裕听罢,啊呀一声,昏倒于地,未见气息如何,先见四肢不举。

众将大惊,七手八脚,急救醒来。刘裕望天大哭,叫道:此乃天丧我右臂也!

号呼半日方止,升堂高坐,对诸将说道:孤欲趁此千载良机,平复西北,一统华夷。奈朝廷诏命还师,前将军不幸亡故。君命可违,天丧我穆之,却不能复生。今我引兵在外攻伐,京中再无心腹重臣托以根本,则为桓玄第二矣。孤势必还京,留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军事,留镇长安,尔诸公当善为辅之。待孤回去建康,将朝中之事妥加安顿,再复北上,与诸公建立不世奇功,平复天下。

刘义真年方十一岁,令其掌此重权,属下皆虎狼悍将,早伏悲剧结局于此。

刘裕深知东晋朝廷最忌功臣,担心生变,于是留王镇恶为司马,命沈田子等心腹十余人共相辅佐,同掌军权,并无主次辖属。当夜大宴群僚,谋求一醉,次日将引大军东归。

沈田子与王镇恶争功不平,当夜酒后与傅玄之来见刘裕,献谮道:王镇恶屡有贰心,且其乃关中人氏,与我江南人并非一意,今留其于故乡,若一旦有变,当如之何?

刘裕酒醉,顺口答道:孤今留卿等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为不善,正足以自取灭亡。昔日钟会不得遂其乱者,因有卫公之故也。卿等有十余人留此,何惧王镇恶一人耶!

言罢卧倒,鼻息如雷。

画外音:刘裕出身微贱,不知用人之术,于此可谓淋漓尽致。此言一出,便为此后内讧种下祸因。既留幼子掌握中原重地,且使部下悍将非同一心,岂非自遗祸患哉!

次日一早,刘裕引兵欲行,头尚晕炫。三秦父老闻刘裕欲还建康,皆诣宫门流涕,再拜而诉道:关中残民不沾王化,今已百年之久。明公既已克服,一旦舍此,欲何归耶!

刘裕愍然,于马上慰谕众民:我既受命朝廷,今天子诏命东归,何敢擅留?诚感父老怀本之志,我以次子与朝廷文武贤才共镇关中之境,亦奉天子牧守。今因朝中有事,我振旅暂且还京,期岁必还复至,卿等宽心以待可也。

即别三秦父老,启驾而行。次子刘义真送至城外三十里,刘裕执子之手付予长史王修:此子年幼,卿宜尽心辅佐,效忠义之心,休负我托。

王修再拜而泣:臣蒙明公拔擢,委以重任,安敢懈怠,虽肝脑涂地,不敢有负重托。

刘裕怏怏不乐,引兵东归,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来建康觐见天子。

晋文帝慰问一路劳苦征尘,使其还于东府。

刘裕辞帝而出,与群僚来祭前将军刘穆之灵柩。哭拜于地,号啕良久方起,遂表请朝廷追赠侍中、司徒、南昌县侯。随行群僚无不嗟叹,暗谓其君臣隆遇相得。

镜头转换,按下东南,复说西北。

夏王赫连勃勃闻报刘裕率众东还,不胜之喜,遂聚部下文武商议,欲东取长安。

将军王买德进言:关中自古以来便是形胜之地,非帝王之才不能守之。今刘裕以其幼子镇守长安,自己狼狈而归,是欲还都,成其篡逆大事,不复以中原为意。此乃上天以关中赐我大夏,大王不可失此良机也。

赫连勃勃闻言大喜,乃使其子赫连璝为前锋都督,率铁骑二万来攻长安,自率大军为后继,逶迤进发。晋义熙十四年正月,赫连璝引兵东进,关中士民望风归降者塞满街衢。

桂阳公刘义真闻夏王引兵来取长安,不由大惊,急使掌军司马大将王镇恶、参军沈田子、傅弘之三员上将,各引兵五千,前去迎敌。

三将得令,引本部军出城安营,各自升帐聚将,商议对敌之策。

沈田子欲据北地以拒夏兵,请傅弘之至营问道:今王镇恶自侍其功,骄傲轻慢我等,我欲趁此夏兵东来杀之,公有何妙计教我?

傅弘之:我来日请王镇恶到我营内,只说计议退夏兵之策,彼必然亲至。我以酒灌醉镇恶,令将军宗族沈敬仁率三百刀斧手进内杀之,则关中之事,岂不任由将军耶!

沈田子:此计大妙!

乃唤沈敬仁至,吩咐计策了当。傅弘之回营,次日令人来请王镇恶商议军情,王镇恶不知是计,欣然来至傅弘之军营。傅弘之接入,置酒殷勤相劝。

王镇恶好酒如命,于是大醉,被沈敬仁引刀斧手径入军帐,斩于宴席之前。

沈田子至,将王镇恶首级号令军前,说道:王镇恶谋反,某奉太尉密令斩之。其部下胁从无罪,休得惊慌。

遂收其部下之兵,分作二营屯驻。王镇恶部将刘弘之逃离大营,进长安城私告桂阳公刘义真,说傅、沈二人挟私内讧,诛杀功臣。

刘义真闻报大惊,与王修披甲持刀,引诸将登临横门大营。沈田子迎入军帐,说道:王镇恶怀有贰心,末将等与傅弘之故此杀之,号令三军。我等并无异志,望请主公勿忧。

王修冷笑道:休说镇恶未反,便是果要反时,亦不该你斩。你等同列上将,未待禀明主公而相互攻杀,不是谋反而何!

言讫刀落,将沈田子斩于帐中。

众将皆恨王修为人刻薄,见当场杀了沈田子,尽皆鼓噪,上前夺了王修手中佩刀,言于刘义真道:本是王镇恶谋反,被傅弘之与沈田子二位将军诛之。今王修不问情由,复擅杀大将,是必与王镇恶通谋造反。若不将其问罪,我等皆散,回归建康。

刘义真此时不辨真假,又被左右逼惑,即命禁军统令刘乞将:与我拿下!

刘乞将应诺,上前执下王修。王修挣扎叫骂,便被诸将当场杀之。

刘义真见杀了王修,后悔不迭,遂令傅弘之往退夏王之兵。

傅弘之领命率军抵抗,但因畏惧夏军强大不敢前进,退守刘回堡,亲回长安请求援兵。刘义真痛悔错杀王修,遂命刘乞将亦擒傅弘之,以败兵之罪诛杀。

如此晋军内斗,大将皆亡。赫连璝遂挥军大进,进据咸阳,遣使还报其父。

赫连勃勃闻讯大喜,亲引大兵而至,聚文武商议攻打长安之策。

王买德进言:长安城高池深,急未可攻。咸阳既归我有,可分兵各守险阻,绝其樵采之路,断其粮草之通。不过半年,长安食尽薪穷,晋兵必自乱逃归江南,关中自为大王所有。

夏王大喜称善,于是不攻长安,分兵守住各处险隘。

数月之后,果然晋军食尽樵无。刘义真心慌,急使人潜回建康,报知父亲刘裕。

字幕:西元四一八年,晋义熙十四年六月。

江南之地锦绣铺地,流翠满山。

晋太尉刘裕因平灭后秦、收复两京大功,始受宋公、相国之封。遂崇继母萧氏为太妃,以孔靖为尚书令,王弘为仆射,傅亮、蔡廓为侍中,谢晦为右卫将军,殷景仁为秘书郎。另欲以世子刘义符外镇荆州。

部将张邵谏道:世子国之储贰,乃四海之系,不宜使其居于外任。

刘裕从之,乃以别子刘义隆为荆州刺史,以到彦之、张邵、王昙首、王华为参佐。刘义隆当时年纪尚幼,刘裕嘱道:你到荆州,府中之事,皆决于张邵。王昙首为人沉毅有器度,乃宰相之才,汝宜每事咨之。

刘义隆聆听教诲,于是辞行父亲,至荆州上任去讫。

刘裕既为相国,时刻留意关中事态变化,传驿往来不断。当得知王镇恶被沈田子与傅弘之所杀,肝肠俱裂,上疏皇帝司马德宗:沈田子忽然发狂,杀害忠良。王镇恶为国屡建奇功,请追赠为左将军、青州刺史,令其子王灵福嗣其父爵。

便在此时,刘义真使人来报:夏王赫连勃勃入据咸阳,断绝长安樵采及运粮之路。

刘裕更是大惊,急使蒯恩召刘义真东归。复使朱龄石去守关中,临行嘱道:卿至长安,可救义真,轻装速发出关,然后徐行。若关右必不可守,便与义真俱归建康可也。

朱龄石领命而行,十一月兵至长安。

刘义真便令朱龄石守城,己与将士大掠而返,多载宝货子女,并轨连车徐行,每日行军不过十余里。有部将谏说丢弃财物轻装而走,刘义真不舍。

赫连勃勃闻刘义真弃长安东还,遂使赫连璝引精骑兼程来赶,刘义真令蒯恩断后,抵挡追兵。蒯恩连战数日,至青泥关大败于夏兵,为赫连璝所擒。

刘义真伏于草丛之中,被参军段宏追寻到,束之后背,单马逃归。刘义真在段宏背上尚说:今日之败,诚是我无有算略,但大丈夫若不经此,何知人生世事艰难耶!

蒯恩听了,在马上狂愤,只欲哭无泪而已。

赫连勃勃随后即统大军,前来攻拔长安。朱龄石兵少难敌,遂焚其宫殿,直奔潼关。夏主遣将随后追杀,晋军败出关中。

赫连璝回军,缴获珍宝辎重无算。

赫连勃勃在长安大飨士卒,举觞敬谢王买德:卿言至今全部应验,可谓算无遗策。

于是任命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加冠军将军,封河阳侯,当晚尽兴而散。次日下诏征贤,闻关中人韦祖思颇有令名,乃遣人前往征之。

韦祖思只得随使进入长安,上殿入拜,恭行士子之礼。

赫连勃勃见其不行君臣大礼,大怒道:孤以国士相征,奈何以非类视我耶!今犹不视我为帝,待我死后,尔辈弄笔,当置某于何地?

于是令武士牵出,于殿外诛杀。

义熙十四年,夏将赫连昌在潼关攻打晋军于曹公故垒,断其水源。晋军渴不能战,夏军遂大败之,击擒晋将朱龄石、龙骧将军王敬,送到长安。

赫连勃勃劝降不果,勃然大怒,遂皆令杀之,悬首东门。

可叹有名上将,百战不殆,本已功成回朝,复被派回迎接刘义真,冤死于夏主刀下。

赫连勃勃既得长安,群臣劝其称帝。

赫连勃勃说道:孤无治理乱世之能,亦不能救助万民。自枕戈寝甲以来,凡一十二年,四海未一,遗敌嚣张,不知如何谢罪于天下,流传将来!孤欲拔出身卑微但有才干者,以王位让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度日。皇帝至尊,岂我寡德之人所能承受!

群臣闻此,愈发坚决请求。赫连勃勃方应,便在灞上筑坛,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昌武。即派大将叱奴侯提率二万步骑,攻克蒲坂,命为并州刺史,镇守蒲坂。

群臣皆劝定都长安,赫连勃勃说道:朕岂不知长安是历朝古都,有山河环绕之固!但荆吴偏远,势必不能成为大患;东有北魏与我边境相连,离我北都才数百里,若定都长安,北都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其必不敢渡河,公等皆未料此耶!

群臣皆道:陛下远略,我等何及!

于是在长安设南台,命赫连璝兼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夏主振旅班师,率群臣还于统万城。因见叱干阿利所督建都城极其壮固精美,又使其监督制造五兵器械。叱干阿利愈加用心卖力,所造兵器更是极为精锐,器物无不精美华丽至极。

赫连勃勃大喜,遂命改年号为真兴。追尊高祖父刘训兜为元皇帝,曾祖父刘虎为景皇帝,祖父刘务桓为宣皇帝,父亲刘卫辰为桓皇帝、庙号太祖,母苻氏为桓文皇后。

复命在城南刻石,以歌颂平生功德。并为统万城各门命名,南门名为朝宋门,东门为招魏门,西门为服凉门,北门为平朔门。

赫连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杀人,收复长安后志得意满,行事更不依常规。常站立城头,置弓剑于身侧,凡觉嫌恶憎恨者,就亲自杀死。大臣若正视于己,则戳瞎眼睛;有敢发笑者,就割掉嘴唇。将进谏者说成诽谤,先割其舌,然后杀死。

于是国内胡汉躁动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璝为秦王,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闻知,遂率兵七万北伐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抵抗,在平城为赫连璝所败,赫连伦被杀。

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袭杀赫连璝,尽收其众,后率兵八万五千人回到统万。

赫连勃勃大悦,遂立赫连昌为太子。

元嘉二年,赫连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众臣将世祖葬于嘉平陵,拥立太子赫连昌继位。

元嘉四年,北魏攻取统万;次年赫连昌被擒,其弟赫连定在平凉僭称帝号。元嘉八年,北魏发兵擒赫连定,大夏被灭。

大夏自赫连勃勃立国到赫连定败亡,前后共存四世,国祚二十五年。

镜头转换,按下夏国,复说东晋。

太尉刘裕闻说青泥关及潼关皆败,长安得而复失,儿子刘义真生死不明,不由大怒,便召集诸将,欲亲征北伐,复收长安。诸将见其暴怒如狂,皆不敢出言。

惟参军谢晦冒死劝谏:今连年征伐,士卒疲弊至甚;且自长安得归京师者,十伤七八,疮痍未复。朱龄石如此战功赫赫大将,在曹公垒却遭无名小辈擒杀者何哉?因兵无战力也。望主公暂息雷霆之怒,止战养士,以待来日复仇不迟。

谋士郑鲜之亦趁机谏道:今江东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吴群盗复起,攻没诸县,皆由民困于征伐之故也。江南士庶引颈北望,以盼明公还师返旆,今立足未定若复北出,再还之期难测,则臣恐反顾之忧更在于萧蔷之内,而不在北边也。

正说之间,门军入报:蒯恩保桂阳王刘义真回京。蒯恩伤重疮发,回府即亡。

刘裕乃止北伐之念,惟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此时并州刺史毛德祖亦败回京口,遣使进京具折请罪,刘裕遂置之不问。

晋义熙十四年,刘裕因大功受任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受封为宋公,以十郡建宋国,并受九锡殊礼。三月,刘裕杀晋宗室有才望者,司马楚之叔兄皆死。

字幕: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第八世孙。父司马荣期,晋安帝以为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

司马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郡,正值刘裕诛杀宗室大臣,乃亡于汝颍之间。其后恐为刘裕逼迫太甚,乃引其部众北上河洛,转屯于柏谷坞。

时有王镇恶弟王康留于关中乡里,及兄王镇恶随刘裕北伐为前锋,兵次潼关,王康举家前来投奔,刘裕命其为彭城公,前将军行参军。

王镇恶被害,五康逃藏得免,携家东出洛阳,到彭城复归刘裕,被封为相国行参军。

王康请求还洛阳探视老母,刘裕许之。正值晋军败还建康,赫连勃勃兵回统万城,关、陕之地无人把守,王康遂与长安徙民张旰丑、刘云等唱集义徒,得百许人,复驱率邑郭侨户七百余家,共保金墉城,为守战之备。

时有并州流民邵平,率部曲及并州乞活一千余户,屯于金镛城南,奉迎晋朝亡命宗室司马文荣为主。又有亡命宗室司马道恭亦至洛阳,自东垣率三千人屯于金镛城西,司马顺明率五千部曲及流民屯于陵云台。

司马顺明遣人刺杀司马文荣,邵平率众归降,复推司马顺明为主。当时司马楚之南来,率部众万余人屯于柏谷坞。

索虏野坂戍主黑弰公游骑芒上,攻逼交至,王康坚守金镛六十余日,黑弰公粮尽而退。刘宋永初元年,王康在金墉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葬于偃师城西。

刘裕追赠其为辅国将军,因王康无子,令其兄河西太守王基之子王天枯继承爵位。

字幕:西元四一九年,晋元熙元年十二月。

刘裕大宴群臣,议欲再次北伐。

太史令骆达谏道:臣观天文符应,晋祚将终,明公不可远征。自义熙元年至今岁改元以来,太白昼现。义熙七年白虹见于东方,天子被黜,圣人乃出。九年,镇星、岁星、太白、荧惑聚于东井,十三年镇星入太微,皆主天命将归于大王,故不须亲征北伐。

刘裕笑道:竟有此事!孤亦闻有谶语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我若此时受禅,难逃篡逆之名,绝不可行。

骆达明白刘裕之意,于是矫发相国令旨,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复立其弟司马德文,史称晋恭帝。刘裕遂进爵为宋王,复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刘裕又获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系列殊礼。

元熙二年六月,尚书令傅亮、太史令骆达、中书侍郎王韶之一齐出班,奏请晋恭帝:今晋祚已终,天文符应出现,皆言宋祚当兴,请陛下效尧舜圣举,禅位于宋王。

司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犹豫。

司空徐羡之奏道:自古便有兴废盛衰,月盈则亏,水满则倾。岂有不败之家,安有不亡之国?陛下司马氏相传一百余年,气运已极。宜从众请,可急降诏,以安众心。

恭帝见众心向宋,亦便释然,遂命尚书仆射草诏,复亲书于赤纸,令百官奉赍送宋王府宅,禅位于宋王刘裕。刘裕三让不肯,恭帝三诏固让。

于是诏命修筑受禅台于南郊,择选丁卯大吉之日,晋恭帝禅让,宣布退位。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刘裕代晋受禅,始建宋朝,史称刘宋,亦称南朝宋国。尚书令傅亮率公卿行参拜大礼,备法驾,幸建康宫,登临太极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国使节朝贺。

乃立刘义符为太子,大赦天下,封赏文武,改晋泰始历为宋永初历,社以子,腊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议封废恭帝为零陵王,使居于秣陵,无事传唤不得入朝。

司马德文谢恩出朝,自居其藩国,另有冠军将军刘遵以禁军二千日夕护卫,实为监禁。

至此东晋灭亡。晋朝自武帝司马炎始,至恭帝司马德文而终,合两晋凡一十五帝,国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归祚于刘宋。

司马德文皇后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时见皇帝、皇后落难,便背主求荣,甘当刘裕走狗爪牙,协助监视帝后起居动静,事无巨细。

褚皇后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刘裕命令,将男婴害死。

刘裕复欲害零陵王,奈司马德文因日夜惊恐,整日与褚皇后共处一室,饮食也都由褚皇后亲自动手,一时无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刘裕命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

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又难以交代,叹道:毒杀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刘裕闻讯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后,暗令亲兵跟随在后。褚后闻兄长至,遂出外相见。

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内室,将毒酒置于废帝面前,逼其速饮。

司马德文拒绝道:佛教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恶,我不为之。

兵士哪管甚么佛祖教义,便将其挟上床去,以被蒙面扼死,然后跳墙而去。

司马德文被杀,谥号恭帝,葬于冲平陵,刘裕带领文武百官亲临送葬。

镜头转换,建康城头易帜,大宋旗号随风飘扬。

刘裕即立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万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军深入林邑国境内,歼其士兵大部。林邑国王请降,并向刘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

字幕:临邑国者,今之越南是也,向为中土藩属。

刘裕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称帝后即削弱强藩,尽集军政大权于朝廷。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郡,限制其文武将士额员。

又为防止权臣乱政,特下诏令: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还师之后则将军队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顿户籍,严禁世族隐匿户囗,厉行土断之法。规定朝廷所需不准滥行征发,而派官员以钱购买。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自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刘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穑艰辛,因而平时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不喜奢侈。

太子刘义符居于东宫,多狎群小,不务政事。

领军将军谢晦奏于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万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负荷非人。今太子居于东宫,私狎群小,任意纵淫,非可使为人主,望请陛下早日废黜。

宋帝闻之,沉思良久,因问:庐陵王刘义真如何。

谢晦:刘义真德轻于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复使义真为扬州刺史,出镇石头城,暂时不废太子。

永初三年,刘裕复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罢。至五月,刘裕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五月癸亥,刘裕崩逝,享年六十岁。葬于丹阳蒋山初宁陵,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刘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绩,为其后“元嘉之治”张本奠基。

画外音:依历代史家公认,自宋武帝刘裕即位,便标志中国南北朝时期正式开始。此年匈奴人纵横欧洲,建立阿提拉帝国;西匈奴三个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苏瓦尔带领下,建立白匈奴国,征服半个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刘宋永初元年之时,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规模南迁。数十万敕勒人从贝加尔湖南迁,东至濡源,西到五原阴山,竟达三千里广阔,从此漠南成为敕勒人聚居之地。

镜头转换,按下江南,复说河北。

西凉嘉兴四年,西凉主李歆不听尹夫人良言相劝,亦不从群臣苦苦进谏,执意带兵进攻北凉沮渠蒙逊,谋取张掖郡。结果中了蒙逊圈套,行军途中便为蒙逊所败。

沮渠蒙逊乃杀李歆,李暠五子带家属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逊率兵紧逼酒泉,李恂进入北山,复进守敦煌。

时当雨季,洪水大发,沮渠蒙逊率军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杀,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凉就此灭亡。

西凉共历李暠、李歆、李恂两代三王,国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闻宋武帝刘裕已死,于是挥军南下,夺取洛阳及其隶属河南大部领土。魏将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与群臣商议亲自征伐,以为声援。

宋东郡太守王景度闻魏主将欲亲来,放弃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军进城,诏命成皋侯元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复派寿光侯叔孙建等率部从平原东渡,攻下青、兖二州各郡县。

宋兖州刺史徐琰闻说北魏军队渡过黄河,亦便弃城逃走,叔孙建于是东据青州。晋宗室司马爱之、司马秀之在济州东部聚众造反,并率部前来归降叔孙建。

奚斤既已平定兖、豫二州,还军围困虎牢关。(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景区爆火了 陆地键仙 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 大明锦衣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 叩问仙道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天官赐福 明星潜规则之皇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猎艳江湖 瑜伽老师花样多 林岚秦小雅 艳海风波 极品太子爷 肥水不流外人田 暗河长明 港片之警察故事 仙帝地星生活实录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经典收藏万相之王 逆武云尊 蛤蟆修仙,从妖修开始 期待在异世界 当上赘婿的我只好读书成圣了 万倍返还,为师举世无敌 开局无敌宗主,召唤仙帝级护法 燃情仕途 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 洪荒:开局错把玉帝当儿子 佣兵悲歌 宗门里除了我都是卧底 美漫地狱之主 女侠且慢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开局无敌,我的境界一秒到顶! 全球御兽 黄金大陆之超神法师 我真的不是隐世大佬 天才宝宝魔医妈咪 
最近更新诛仙曲 玄幻: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无敌 玄幻:孽子,还不出来继承帝位? 逐斗山海 武道纪元,我有熟练度面板 手持混沌镇诸天 青梅剑仙:开局百鬼噬身 陆压后传之洪荒杀劫 自执剑之日,开始神清气爽! 俏美婢腰细腿长还贴心,果断拿下 提剑斩灯花 异世:华夏老祖们,开战了! 金丹道尊 女子修仙:不要逼我成圣 盲目剑圣,睁眼即无敌 只要供奉,我的武动会自己修炼 长生从入错洞房开始 贵族骑士:从男爵开始建立帝国 创始尊记 仙途再现:六载轮回之约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