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九域凡仙 雪中悍刀行 我居然变成了女的 网游之轮回印 陆地键仙 洪荒之最强通天 周家兄弟 这个杂役是高手 皇上,您认错人了! 从一棵枣树开始的修仙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三十二集 子玉之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信使越椒至郢,面见楚王,递上成得臣奏表。楚成王拆书视之,见是请战书云:

愿假一月之期,破宋奏凯而回;如遇晋师来援,请决死战。若不能取胜,甘伏军法。

楚成王览奏不悦,便召子文问道:子玉不奉孤王之召,因欲请战,卿谓何如?

楚子文道:晋之救宋,志在图霸。然能与晋抗者,惟有楚国,楚若避战,则晋侯遂继齐桓称霸中原。曹、卫是我盟国,若见楚避战,必惧而附晋。不如姑令我弟与宋相持,以坚曹、卫之心。大王但戒子玉勿轻与晋战,若讲和而退,犹不失南北双伯之局。

楚王认为其言有理,遂吩咐越椒速归,戒令成得臣切勿轻与晋军开战,可和则和。越椒驰马而归,将楚王之语回复主帅。成得臣且喜不用即刻班师,遂命攻宋愈急,昼夜不息。

宋成公被楚兵攻急,愈加转忧。大夫门尹般请奏:晋侯今知楚王分兵救卫,却未知子玉围宋之师未退。臣请冒死出城,再见晋君,乞其救援。

宋成公准奏,乃搜求库藏宝玉重器,先造成册籍,使门尹般赍持出城,献于晋侯,以求进兵;待楚兵撤退,便照册输纳,以为犒军之赏。又恐门尹般不能透围,复使华秀老为助,一同出城闯营。二人辞了宋公,饱食战饭,白日间睡足;只待天色黑透,觑个方便,缒城而出,偷过敌寨。幸喜楚军攻打终日,至夜疲乏早眠,不曾防备,被他二人穿营而出。

行到天明,一路挨访晋军所在,径奔军前告急。

晋文公闻说,乃谓元帅先轸:未料楚子玉不听成王将令,只欲建功,如此则宋事急矣。若不往救,是无宋也;若往救,必须战楚。郤縠曾为寡人划策,若与楚国决战,则非合齐、秦为助不可。今楚将阳谷复还于齐,秦、楚又无仇隙,若二国未肯与我合谋,奈何?

先轸:臣有一策,能使齐、秦自来与我约成,联手战楚。

晋文公:卿有何妙计?请道其详。

先轸:我若受宋国厚赂,是重利而未见大义。不如使宋侯赂我晋国财物,分赂齐、秦二侯,求其向楚国宛转宽解。楚若不从,则齐、秦失却脸面,必来与我约盟,共伐楚王!

晋文公:倒是善策。但倘若楚王允其所请,则齐、秦二国必将以宋奉楚,与我不利。

先轸:臣又有一策,使楚必不从齐、秦之请。

晋文公:愿闻良策。

先轸:楚所爱者乃是曹、卫,所嫉恨者乃是宋国。我既逐卫侯,执曹伯,但因不与其连界接壤,便可慷他人之慨,将二国土地以畀宋人。则楚必恨宋愈甚,齐、秦虽为请和,必不肯从。齐秦怜宋怒楚,必与晋合,又何疑焉!

晋文公抚掌称善,乃婉拒门尹般重贿,使其将籍册中宝玉重器一分为二,转献齐、秦二国,如此如此而行。

门尹般便依文公之言,自己前往秦国,使华秀老到齐国,如此如彼,分别游说齐、秦二侯。并叮嘱与齐侯相见之间,须要极其哀恳。秀老领命,于是持籍册至齐,参见齐昭公。

秀老拜见齐侯,递上礼单,恳切言道:今晋、楚交恶,宋国之危,则非上国不能劝解。我若因上国相援得保社稷,则不惟愿献先朝重器,且请年年聘好,子孙无间!

齐昭公喜其谦逊,于是说道:楚王前日取我谷,本已交恶;近日复归于我,结好而退,此无贪功之心。宋国之围,是其令尹成得臣不肯罢休,非楚王之本意也。既宋公遣大夫前来求我,寡人当为宋国曲意请之!

乃命崔夭为使,径至宋都城外楚军大营,往见楚帅成得臣,为宋国求释。正说之间,营外报入,说秦穆公亦遣公子絷为使,来为宋公说情,要求楚宋解和。

成得臣见齐、秦两国皆来说情,亦便犹豫,心下有些松动之意。

便在此时,哨马来报:晋文公既灭曹、卫,又命狐偃收取卫田,胥臣收取曹田,将两国守臣尽行赶逐,却都送与宋国。曹、卫两国守臣,现在营门外叫苦,来求元帅主持公道。

成得臣闻此,不由转怒,将一颗犹豫之心收起,谓齐使崔夭、秦使公子絷道:宋人如此欺负我盟国曹、卫,某岂可退军讲和?便请二公归报齐、秦二侯,说某难以奉命!

崔夭与公子絷见此,恐再下说辞,必讨无趣,于是各自拱手,施礼辞回。成得臣送走齐秦两国使节,复迎入曹卫二国守臣,设誓于众:今不复曹、卫田土,某宁死必不回师!

曹、卫二国守臣闻之,齐声道谢。

楚大夫宛春进言:我若复夺曹、卫田土,则必与晋国决裂,促其与宋国联手以攻我。下臣却有一计,可以不劳兵戈,以免腹背受敌。

成得臣:计从何出?

宛春:晋逐卫君,执曹伯者,皆为我以兵围宋之故。若蒙元帅不弃,臣愿为使前往晋营,要晋侯复曹、卫君位,还其田土,元帅亦解宋围,罢战休兵,岂不为美?若晋侯不允,则不惟曹卫二国恨晋,宋亦怒其不救。若聚三国之怨于晋,元帅既便要战,亦占胜多。

得臣以为言之有理,遂命宛春为使,单车直造晋营。

晋文公以礼赐见,问道:大夫何来?

宛春道:臣奉子玉之命,来拜君侯,请解和曹、卫及宋国之事。君侯深知,楚有曹、卫,犹晋之有宋。今曹、卫已为君侯所灭,宋国亦为子玉围困,旦夕可下。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各不相害。君侯若复卫封曹,子玉亦愿解围释宋,彼此修睦,各免生灵涂炭,岂不是好?此我楚国之请,愿君侯决之。

文公闻罢,见帐下诸卿,俱要发言,遂使栾枝与宛春往别帐用茶。

晋文公:先生且退,待孤与群臣商议。

宛春称诺,随同栾枝退出。二人背影未远,狐偃便即忍耐不住,上前说道:成得臣欲以未亡之宋,换两个已亡之国,焉有如此便宜?

先轸摇头:楚子玉遣使前来求和,乃是一计。我若不听,是弃曹卫宋三国,皆怨在晋;听之,则复三国,德又在楚。依臣之计,不如私许曹、卫,离其党楚;再拘宛春,以激楚子玉之怒。成得臣性刚而躁,必移兵战我,则宋国之围自解。

晋文公赞道:子载之计甚善!

遂命栾枝押送宛春于五鹿,交付郤步扬看管。却纵宛春从骑回归楚营,并扬言道:归报成得臣,说宛春已被我囚禁,待拿得令尹子玉,一并诛戮。

又使人往俘营,分别告诉曹共公及卫成公,其辞略云:寡人岂为出亡遭辱小忿,便灭君国?君若遣使绝楚,明言与晋结盟,即当送君,归国复位。

曹、卫二侯闻说可以复国,自是意外之喜,遂致书成得臣,就此绝楚向晋。

成得臣稳坐中军帐中,等待宛春复命,未料只见从骑驰归大营,报说主人被拘,晋侯无礼之语;话犹未了,曹、卫二侯来书继至,说要绝盟之事。成得臣闻报览书,不由咆哮叫跳,即命撤去宋都之围,北向去战晋军。又命斗越椒回申邑见楚王,请添兵益将,赴敌决战。

越椒奉令,径到申邑来见楚王,奏知请兵交战之意。

楚王不悦道:寡人戒其勿与晋战,子玉强要出师,能保必胜耶?

越椒奏道:得臣有言,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楚王终不快意,欲使成得臣知难而退,自引兵回,乃不肯多发精卒,使斗宜申只引西广之兵千人,前往助战。

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在侧,见楚王不肯多发兵马相助父亲,但下殿去,聚合宗族六百人,自请助战,楚王亦顺口许之。于是成大心、斗宜申同越椒领兵至宋,来与元帅汇合。

成得臣看见兵少,知道楚王是欲自己主动班师退兵,心中愈怒,遂扬言于众将:我王惧晋如此,实在可笑至极。便不添兵,难道我胜不得老儿重耳?

愈发不肯退兵,即日约会四路诸侯之兵,拔寨都起。一路往北,来寻晋军决战。

于是愈发激发斗志,当下分兵派将,命子成大心率领西广戎车,兼成氏宗族之兵为先锋;使斗宜申率申邑之师,同郑、许二路兵将为左军;使斗勃率息邑之兵,同陈、蔡二路兵将为右军;自将中军,作为合后,全军离开宋都,来战晋师。

楚军雨骤风驰而来,只一日便直逼晋侯大寨,三处屯聚,扎住营栅。晋文公闻报楚军大至,便召集诸将,询问拒敌之计。

先轸献策:楚自伐齐围宋,以至于今,其师老矣。必战楚,毋失敌。

狐偃道:不可。主公昔在楚君面前,曾许以他日治兵中原,请避君三舍。今与楚战,是无信也,必先避之。

此语一出,诸将皆艴然不愤,七嘴八舌嚷道:以我国君之尊,反避他国下臣,其辱至甚,绝计不可!且我避敌追,奈兵败何?

狐偃:诸公之论非也。我退楚进,是楚子玉以臣逼君,其曲在彼。避而不得,则我三军必怒;彼骄我怒,岂有不胜之理?

晋文公:众卿休争,子犯之言是也。传令后军变作前军,俱退三舍而止!

国君令下,谁敢不听?遂直退九十里之程,至于城濮,重新安营息马,设置壁垒车阵。晋军未及追来,齐、秦二国兵马已至。齐军以上卿国懿仲之子国归父为将,崔夭副之;秦军以穆公次子小子憗为将,白乙丙副之,各率大兵寻迹而来,俱于城濮下寨。宋成公亦遣司马公孙固率师来援,便与晋军合营。由此晋、齐、秦、宋,四国合兵二万,严阵以待。

楚军见晋军移营退避,虽不明其意,亦各大喜,便请乘势追击。斗勃持重,劝成得臣道:晋侯明知我王不在军中,今肯以君避臣,于我军而言,便为大胜。不如借此旋师,虽无战功,亦可免于前日违背君命之罪。

成得臣闻言,反而愈增其怒:我既请增兵添将,大王从之;若不战而退,何以复命?晋军既退,其士气已怯,宜疾追之,必获全胜。

于是不听斗勃,并传令诸将:三军速进,灭晋称霸,在此一举!

诸将领命,乃纵骑车驰,狂追三舍,与晋军相遇于城濮。成得臣相度地势,命凭山阻泽下寨,然后遣使前往晋营,呈递战书。

晋文公于帐中接见楚使,既得成得臣战书,因传示齐、秦、宋三国领兵大夫,便批“来日决战”四字,发遣来使回去。

是夜文公引领众将登高以望,见楚营错落有致,火光有若长龙,不禁赞道:楚子玉文治虽然不如其兄,但用兵却远胜子文,真世之将才也。

狐偃听出主公言外之意,是以此战为忧,遂上前奏道:今日双方对垒,八国参与,势在必决。主公若一战而胜,可以就此称霸于诸侯;即使不胜,退兵还国,依靠唐晋河东,表里山河,亦足以自固。楚虽强大,其奈我何!

文公答道:我非惧战,是因夜来曾得一梦,甚觉不祥,故此难决。

狐偃道:主公所得何梦,可试言之?

晋文公:昨夜就寝,忽梦先年出亡楚国时,与楚王手搏;我仰面倒地,被楚王伏于身上,破脑喋之。梦中斗楚不胜,又被其饮我脑浆,恐非吉兆乎?

狐偃听罢,细品片刻,当即称贺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此大吉之兆也。来日决战,晋国非胜不可。

晋文公眼前一亮,问道:未审吉在何处?

诸将皆都凑近,屏息而听。狐偃奏道:主公梦中仰面倒地,是可得见天日,将欲翻身之兆。楚王伏于我主身上,必四肢伏地,是对主公请罪之状。脑浆是谓意志,又系柔物,主公既以意志付予楚王,是必使其怀柔,而服我也。以此论之,来日之战非胜而何?

众人听罢,皆都赞道:真好解释,真好解释!大夫解梦,可称周公第二。

晋文公愁意尽去,于是释然。由是率领众人下山归营,说说笑笑,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军吏来报:楚营旗号移动,将要出营列阵。

晋文公乃使先轸再阅兵车,共七百乘,连齐、秦及宋国之众,计精兵五万余人,号令出营列阵。文公亲登上有莘之墟,望见晋师进退有节,不由赞叹。

晋文公:郤縠练此阵法遗我,足可应敌矣!

便命卫士吹角,以传号令。三军统帅先轸闻号,登车出营,分拨兵将。

先轸:众将听命!

众将:在!

先轸:狐毛、狐偃兄弟引领上军,同秦国副将白乙丙攻楚左师,以敌斗宜申;栾枝、胥臣引领下军,同齐国副将崔夭攻楚右师,与斗勃交战。如此如此,依计而行。

二狐:喏!

先轸:本帅自引中军,犨溱、祁瞒为左辅右弼,与楚帅成得臣正面相持。

犨溱、祁瞒:喏!

先轸:荀林父、士会,各率步兵五千,分为左右翼,接应上、下两军。

荀、士二将:喏!

先轸:国归父、小子憗二位将军,各引本国之兵,抄出楚军背后埋伏,只等楚军败北,便截其归路,据其营寨。

国归父、小子憗:喏!

先轸:老将魏犨,引奇兵从有莘南去空桑,伏于楚地连谷边境,擒拿败归楚将。

魏犨:喏!

先轸:赵衰、孙伯纠、羊舌突、茅茷,率引其余所有文武,保护主上安全,登于有莘山上观战,并准备叙功册薄,安排庆功宴席。

赵、孙、羊、茅:喏!

连串命令传出,请将皆都接令,气势轩昂、信心百倍而去。

于是三通鼓罢,晋国联军列阵于有莘之北,楚国联军列陈于南,彼此三军对峙。

楚军先鼓,大帅成得臣传令:左右二军先进,中军继之而发,三面包抄钳击!

一声令下,斗宜申同郑、许二国兵将在左,斗勃同陈、蔡二国兵将在右,两路先发,疾如劲风。晋下军大夫栾枝正对楚军右路,见是与陈、蔡二国兵马对敌,不由大喜。

栾枝:陈、蔡易动而怯战,我先挫其锋,则敌右师不攻自溃。

乃使崔夭,出战诱敌。陈国大夫辕选、蔡公子印欲要建功,争先出车。

崔夭与敌稍触,便即引兵后退,引陈、蔡冒进之军深入阵中。一通鼓响,胥臣忽领大车冲出,都用虎皮蒙于马背,咆哮而进。陈、蔡二军支吾不住,引车回走,冲动斗勃后队。

胥臣与崔夭自后掩杀,蔡公子印战死,斗勃中箭而逃,楚国联军右师大败。

栾枝闻报本部大胜,继续采取诱敌之策,引兵还走;却命军卒换上陈、蔡军士衣甲,执彼旗号往报楚帅:右师已得全胜,斗勃将军请大帅速驱左军进兵,共成大功!

楚帅成得臣凭轼远望,见晋军北奔,烟尘蔽天,信以为真,不由大喜,回顾众将:此乃晋下军大夫栾枝所率兵马,果败于我右路军矣!

于是下令擂鼓,急催左师向前。斗宜申奉命而进,见对阵中大旆高悬,料是晋军主将所在,喜道:若是擒住先轸,此战便胜大半,其功不小!

于是挥领车阵,抖擞精神,冲杀过来。晋将狐偃迎住,略战数合,回辕便走,大旆亦往后退,晋军阵角扰乱,叫喊声起。斗宜申大喜,高声叫道:晋军已溃矣!

遂命郑、许二军,尽力追逐,渐渐深入敌阵。正以为得计,忽闻鼓声大震,旗号招展,一枝晋军杀至,车上主将正是大帅先轸、上将郤溱。二人引军自半腰侧翼冲入,便将楚军截做二段。狐毛、狐偃兄弟翻身复来,两下夹攻。郑、许之兵惊溃,斗宜申拚死杀出,尽弃车马器械,杂于步卒之中,越山穿林而遁。

由是楚国联军左、右两师,皆都中晋帅先轸诱敌之计,先后进入重围被歼。因为无人逃出报信,只剩楚帅成得臣独率中军,尚且不知实际战况。

成得臣执掌中军,斥侯飞至,报说左右二军俱已大胜,追逐晋兵而去。子玉大喜,遂令中军击鼓,命亲子成大心出阵攻击。成大心奉命驱车而进,在阵前耀武扬威。

晋将祁瞒见是个十五岁少年,暗道:谅此童子,有何本事?

喝教擂鼓,阵门开处,驱车持戈而出,与成大心对垒。二将未战十合,楚军阵中斗越椒立在车上,隐身门旗之后,拈弓搭箭,冲祁瞒一箭射去。

祁瞒正与成大心支吾,耳闻弓弦响亮,将头一低,被射落盔缨。祁瞒倒未见如何惊慌,御者早吃一惊,拨马败回。

斗越椒大叫:晋军败矣,小将军可杀入中军,擒拿先轸!

成大心闻听,便不去追赶祁瞒,竟杀入中军,来寻先轸。

斗越椒抬手又是一箭,弓弦响处,射落晋军帅旗;随后弃弓挺戈,挥军直进。

晋军见帅旗落地,阵角松动,渐渐不敌。幸得荀林父、先蔑两路接应兵到,接住斗越椒、成大心厮杀,复成相持之局。

成得臣麾军大进,攘臂大呼:今日必覆晋军,使楚王独霸中原!

话音未落,便听对面有人扬声接道:今日必灭楚蛮,护我华夏天子!

成得臣抬眼看时,见三路精兵来至,一路是先轸、郤溱,另一路栾枝、胥臣,第三路狐毛、狐偃,并秦将白乙丙、齐将崔夭,一齐都到,如铜墙铁壁,团裹将来。

成得臣此时方知自己左右二军已溃,叫道:我中先轸诱敌之计矣!

再也无心恋战,急急调转车马向南,传令鸣金收军。

将令虽出,争奈为时已晚。晋兵众盛,三面包抄,将楚国联军分做十来处围住。成大心使一枝方天画戟,神出鬼没,率领宗兵六百人,保护父亲拚命杀出重围,欲往南走。

成得臣叫道:不可舍了斗越椒!

因那斗越椒乃是自己从弟,恐回楚国之后,难以向兄长子文交待。

成大心稍作喘息,答道:如此父亲先走,孩儿杀回,将叔父接应出来便了。

于是拨马返车,翻身杀入重围。

斗越椒直生得状如熊虎,亦有万夫不当之勇,只在晋军阵中左冲右突,非是不能透围,而是以为元帅陷于阵中,兀自寻觅成家父子。

成大心杀入,见叔父激斗方酣,高声叫道:我父帅已经突围,叔父快随我来!

叔侄两个遂车并一处,各奋神威,引领部分残部,溃围而出。

当时晋文公立在有莘山上,观见晋兵得胜,不由大喜,遂对赵衰道:使人教先轸传谕各军,但逐楚兵还于淮南足矣,不必多事擒杀,以负楚王当年施惠之意。

赵衰称是,遂命家将速持令牌下山,传达晋侯号令。

先轸得令,便教鸣金吹号,约住诸军,不必穷追。于是楚军大败回营,陈、蔡、郑、许四国亦都损兵折将,各自逃回本国。

成得臣既出重围,同成大心、斗越椒收拾败军,急投大寨。

前哨来报:寨子已被国归父、小子憗二将所夺,营中已竖起齐、秦两家旗号,辎重粮草皆归其所有!

成得臣此时方才猛醒,仰天叹道:当初我不从齐、秦二国之请,又中先轸诡计矣!

于是不敢回营,只得转从有莘山后,沿睢水一路向南。行至半路,忽见背后尘头大起,两支兵马追来。成得臣大惊,急命儿子大心回车抵敌;军阵未稳,追兵已至。

来者于车上大叫:休得放箭,自家人马!

成得臣定睛看时,才知虚惊一场,却是斗宜申与斗勃二将,各引残兵来会。

于是三路合兵,行至空桑。成得臣以为已脱危险,正欲下令就地扎营造饭,忽听鼓角喧天动地,一支军马自山脚后面转出,拦在当路,当先一员大将,正是魏犨。

当随晋公子重耳流亡郢都之时,楚人皆都知魏犨神勇,今日大败之余遇此劲敌,便都魂销魄散,面面相觑,不敢上前。

斗越椒奋其余勇,叫道:小将军保护元帅,斗宜申、斗勃,随我御敌!

于是三斗一齐上前,来战魏犨。虽是三将齐上,久战魏犨不下。

正在相持,忽见晋军传令官飞马而至,高声叫道:诸位将军且请罢战!先轸元帅有令,命放楚将归还本国,以报出亡之时,楚王款待之德。

晋国诸将闻言,齐都罢战。魏犨看过元帅令牌,只得命令军士让开大路,喝道:若非看在楚王面上,定不相饶!

成得臣至此满面羞愧,便于车上拱手道谢,引众奔走不迭,回至连谷。点检军马,见中军折其三停。申、息之师及左右二军,所存十无一二。此番大战,史书谓曰城濮之战,自三代楚王经略霸业以来,从未有此大败。

成得臣因此大恸,对诸将道:一将无能,累及三军。恨不听大王三番叮嘱,欲图为楚国扬威称霸中原,不意屡中晋人诡计,又贪功致败,罪复何辞?

乃与斗宜申、斗勃暂居连谷,使子成大心领残军去见楚王,自请降罪。

成大心来至申城,拜见楚王,伏地请罪,并代父亲求恕。

楚王怒道:你父固执己见,与我立有军令状在先。且楚国之法,兵败者死。回复你父及诸将,速宜自裁,毋污吾斧锧。

成大心见楚王不肯相饶,知道再求无用,号泣而出。遂连夜兼道回归连谷,平明至营,来见父亲,回复楚成王之命。满营诸将闻而大哭,皆都跪于帐中,相劝成得臣。

诸将:元帅与大王本是同胞兄弟,同气连枝。今大王盛怒之下,口不择言;其实亦恨大帅不肯亲往请罪,而以少将军代公前往,是谓不恭。大帅何不亲赴申城,以求王赦?

成得臣:城濮一战,举国精锐丧其大半。纵楚王赦我,又有何面目再见申、息父老乎?叹息已罢,拔剑自刎而死。

镜头闪回,申城楚王行营。

少年蔿贾随父跟从楚王出征,当时正在申城。这日见父亲蔿吕臣散朝,归家诉说成得臣兵败,被楚王赐令自尽一事,连连叹息。

蔿贾进言道:儿向日代父往子文府中,贺子玉升任元帅之时,便曾对父亲说过,子玉刚愎而骄,不可独任。然其人强毅不屈,若使智谋之士为其辅佐,必可使再立功于国。今番兵败,虽是子玉咎由自取,亦因晋人频施诡计,不依战法之故。儿谓他日,能报此战之仇者,亦必是子玉也。父亲何不劝谏大王,留其戴罪立功?

蔿吕臣支吾答道:大王今日怒甚,我恐言之无益,反而祸及自身。

蔿贾:儿闻父亲曾经言之,说昔有范巫矞似,极善相人。大王昔为公子时,与子玉、子西兄弟三个,同请矞似相面。可有此事?

蔿吕臣:有之。你复提此事何意?

蔿贾:矞似当时将三个公子挨个相过,照实言道:你兄弟三人,日后皆不得其死。公子虽大为不悦,但切记其言。即位为王之日,恐应矞似之言,即赐子玉、子西免死金牌各一,欲使其言不验。其事父亲亦曾对儿说过,可还记得?

蔿吕臣:哎呀,我如何将此事全然忘却?若非你提起,已抛之脑后矣。

蔿贾:非但父亲,今日主上于盛怒之中,亦是偶忘其事。则父亲若以范巫矞似当初谶言劝之,则大王必留子玉性命无疑,且不会祸及我家。

吕臣听罢大喜,以手抚子之首:我儿,未料如此多智,且博闻强记,他日必远胜乃翁。

于是不待夜食,即时往见楚王,伏地奏道:子玉损兵折将,其罪当死。然大王当年曾有免死金牌在彼,许免其免。王言如纶,不可失信天下,请赦其死,戴罪立功自赎。

楚王闻言愕然,忽然猛醒:岂非孤王即位之时,因范巫矞似预言之故,而赐子玉兄弟免死金牌乎?若非先生提醒,寡人几忘之矣!

乃使大夫潘尪,急赴连谷传命:子玉及所有败兵之将,一概免死。

潘尪既奉王命,不敢耽搁,连夜驱驰而往。

奔驰一夜,比及车到连谷,奔进军帐,已是次日午时,方知成得臣已死半日。

左师将军斗宜申欲留全尸,未肯拔剑刎颈,选择悬梁自缢。但因身躯过重,垂吊时恰值悬帛断绝,死而复苏;正欲再选饮鸩而死,适值潘尪到至,传达免死诏令,留下性命。

又有上将斗勃,原要收殓子玉尸骸之后方才自尽,王命传至,故亦获免。

于是满营将帅,单单死了成得臣一个,其余诸将,皆得免死。虽说是命中注定,罪不容诛,亦因其刚愎自用,争强好胜,性急如火之故。

成大心见楚王免死令至,而父亲枉自先死,放声大哭,只得殡殓父尸。由是心中怀恨,矢志必为父亲报仇,按下不提。

斗宜申、斗勃、斗越椒等诸将,随潘尪到申城谒楚王,拜谢不杀之恩。楚王闻知成得臣自杀,复又懊悔不已。乃贬斗宜申、斗勃爵位,复拜子玉二子成大心、成嘉俱为大夫。

处置已罢,楚成王遂自申城班师,还驾郢都,并升蔿吕臣为令尹。

子文致仕在家,闻说兄弟兵败身死,不由叹道:今日下场,果不出蔿贾所料。我身为令尹,识见反不如童子,宁不自羞?

于是卧床不起,召儿子斗般至榻前嘱道:为父命不久矣,惟有一言相嘱。汝叔越椒,自初生之日便有熊虎之状,豺狼之声,此灭族之相。复观蔿吕臣,亦是不寿。勃与宜申,并皆不能善终。越椒傲狠好杀,若其为政,汝必逃之,无与其祸。

斗般再拜,唯唯受命,子文嘱罢遂卒。果然此后未几,蔿吕臣不得长寿,亦即病死。

楚成王追念子文之功,便使其子斗般为令尹,弟越椒为司马,蔿贾为工正。

事件悬疑:楚成公乃是一代雄主,其果然是因一时盛怒,忘却免死金牌之事,致令胞弟成得臣枉死?其实并非如此。若知其中事实本相,须彻底探究楚国贵族组成,及其内部矛盾方可。春秋时期,楚国除却国君楚王,还有斗、成、屈、蒍四大公族,实际掌握楚国军政大权。其中斗、成二族都出自楚国第十四任君主熊仪,号为若敖后裔,自然结成一党。

成得臣本是令尹斗伯比之子,因获封成邑而改称成氏,就此与斗氏分族。而蒍氏乃是楚国第十六任君主厉王熊眴后裔,屈氏却是熊眴之弟武王熊通之后,楚成王是楚武王之孙。蒍、熊二族,较成、斗二氏地位稍低,便又结为一党。

楚武王时,若敖一族崛起,斗伯比、斗廉、斗祁、斗榖於菟、成得臣等人先后担任楚国令尹,而蒍、屈二族反居其下。此番楚国重犯中原,成得臣作为三军统帅,便更成为焦点人物;因其成败结果,必将决定两派四族命运。若敖族荣辱升降,亦皆系于此战。。

历史真相:楚成王继位之后,眼见若敖氏强大,远远超过屈、蒍二族,于是不安。若敖氏当时不但把持楚国大权,还可自由挑选令尹,任命族人当职,已对王权形成极大威胁。此番与晋国争霸中原,楚成王既不欲成得臣战胜晋国,致使若敖族裔继续坐大,当然也不想见其战败,丧师辱国。故此晋侯出师救宋之际,成王便极力阻止与晋师开战,多次命令成得臣撤军,无奈子玉个性刚强,屡次不听,终遭覆军之败。

其实以成得臣之智,对此中关窍岂有不知?但此时已是骑虎难下,只欲侥幸取胜归来,以回敬蒍、屈二族对自己谗言诬陷。事已至此,此仗已然不可避免。晋文公采纳先轸之策,同时争得齐、秦相助,已在外交中尽占先机,楚军已无胜算。于是楚王只好牺牲成得臣,尽量保存实力,只以西广、东宫数千兵卒相助,任其以一军之力,与晋、齐、秦三国之师相抗。如此成得臣即使战败,亦只损伤若敖氏实力,于王室无甚大损。于是成得臣败于城濮之后,四大家族实力复又趋于均衡,于楚王家族而言,实乃败中求胜之道。

事已至此,成得臣只好出动所有若敖私卒,亦即宗族亲军。共有六卒,总计兵车一百八十乘,战士二万余,是为中军。再加陈、蔡、郑、许四国及申息两邑,为左右二军,联军计约五万。晋师三军,兵车七百乘,战士约三万人,再加齐、秦两国盟军,晋联军亦约五万,双方势均力敌。但楚军内部派系众多,四个盟国战力微弱,故未开战,胜负已分。

成得臣虽然战败,却只损失楚国地方部队与陈蔡郑许盟军,而若敖私卒大部主力未失。楚成王逼迫成得臣自杀,便导致若敖族与楚王室彻底决裂。数年之后,成大心终助楚太子商臣发动政变,弑杀成王。成王虽然善谋,亦终玩火自焚,不亦悲乎?此乃后话。

镜头转换,按下楚王,复说晋公。

晋、秦、齐联军既败楚师,占领楚寨,只见寨中粮草广积,辎重无数。

各军各取所需,资之以食,皆相戏道:此楚人馆谷于我,当拜谢楚王之厚赐也。

齐、秦军帅及诸将,皆来向晋侯称贺,晋文公辞谢道:子玉非甘出人下者,其虽身死,后人必来报仇。所谓胜不可恃,寡人能勿深为戒惧乎?

众人称是,皆谓晋侯高瞻远瞩,处于安逸,不忘忧患。

晋文公于是大犒三军,将所得粮草辎重,大半分赐齐、秦二国之兵。盛宴三日之后,国归父、小子憗辞归,率领齐、秦之师奏凯而还。

宋国大夫公孙固亦归本国,并代宋公再三致谢晋侯。

齐、秦两国之兵既返,晋国大军屯留有莘三日,亦便下令班师。行至南河,见渡般不备,晋文公欲令军士四下搜捕民船。

先轸奏道:南河百姓闻吾败楚,皆都震恐,若使搜捕,必然逃匿,不若厚赏募之。

文公称善,悬赏军门,百姓争以舣船应募,大军遂渡黄河。行不数日,遥见一队车马,从东迎面而来。前队栾枝迎住,来者便问:前面可是晋侯兵马?吾乃周天子卿士王子虎也。闻晋侯伐楚得胜,故天子亲驾銮舆,来犒三军,先派某前来报知。

栾枝闻是天使,且为上卿之尊,急下战车以礼相见,即引王子虎来见晋侯。文公闻说天子亲来,不敢相见于平野,乃向王子虎谦逊道:请上卿回报天子,臣重耳当于衡雍践土连夜起造行宫,后引列国诸侯迎驾,以行朝见之礼。

王子虎大赞晋侯知礼,遂约以五月之吉,于践土接受周王会见,然后辞去。

于是文公下令,大军转向衡雍而进。途中又见一队车马来迎,却是郑国大夫子人九,奉郑伯之命,特来议和行成。

晋文公怒道:郑伯率中国诸侯之先,弃周天子盟于楚夷;今闻楚败而惧,前来约成,实非出自本心。俟寡人觐见天子之后,当亲率师徒,至于新郑城下。

子人九闻罢,连连叩首求恕,体似筛糠。

赵衰见状,趁机进言:自主公出师以来,逐卫君,执曹伯,败楚师,兵威大震,诸侯莫不归附,非独多于郑伯一人。郑有助平王东迁之功,今虽获罪,奈劳师之功何?子大夫既来请成,主公务必许之。觐见天子之时,若郑伯坚心来归,赦之可也。再有反复,讨之未晚。

文公闻此,亦恐郑国怀惧附楚,乃许其成。子人九再三称谢,惶惧而去。

大军至衡雍下寨,晋文公使狐毛、狐偃兄弟二人,先往践土筑造王宫;同时派栾枝入郑,与郑伯为盟。郑伯亲至衡雍,致饩谢罪,文公复与歃血订好。

狐毛、狐偃照依明堂之制,筑王宫于践土,又别建诸侯止息馆舍数处,月余完工。晋文公验阅已毕,乃传檄诸侯,俱要五月朔日聚于践土。

是日之前,诸侯陆续皆至。宋成公王臣、齐昭公姜潘,此为旧盟;郑文公姬踕、鲁僖公姬申、陈穆公妫款、蔡庄公姬甲午,都是楚党,至是亦来赴会;邾、莒小国,自不必说。

惟许僖公姜业事楚最久,不愿从晋;秦穆公嬴任好从未与中国会盟,迟疑不至;卫成公姬郑出在襄中,曹共公姬襄见拘五鹿,尚未复国,亦不与会。(本集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景区爆火了 陆地键仙 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 大明锦衣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 叩问仙道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天官赐福 明星潜规则之皇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猎艳江湖 瑜伽老师花样多 林岚秦小雅 艳海风波 极品太子爷 肥水不流外人田 暗河长明 港片之警察故事 仙帝地星生活实录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经典收藏万相之王 逆武云尊 蛤蟆修仙,从妖修开始 期待在异世界 当上赘婿的我只好读书成圣了 万倍返还,为师举世无敌 开局无敌宗主,召唤仙帝级护法 燃情仕途 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 洪荒:开局错把玉帝当儿子 佣兵悲歌 宗门里除了我都是卧底 美漫地狱之主 女侠且慢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开局无敌,我的境界一秒到顶! 全球御兽 黄金大陆之超神法师 我真的不是隐世大佬 天才宝宝魔医妈咪 
最近更新只要供奉,我的武动会自己修炼 剑倾红尘 开局巅峰赛,躲起来娶个老婆 仙幻纪元 我在异界当除妖师 长生从入错洞房开始 第四天灾:我的玩家会修仙 快穿:大魔头入侵小世界 不朽家族,我能改变子孙资质 长枪破 天斗神 系统让我开天门 魂破之界 修仙者不知道至尊法神的含金量 炮灰男配走上人生巅峰 无上道子 修仙之最强空间 开局北风掌,成为诸界最强 恒界 武道神种:从铁佛罗汉身开始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