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相

吉檀迦利

首页 >> 大明枭相 >> 大明枭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花豹突击队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谍影凌云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明末逐鹿天下 灵剑尊 封侯 明末1625 
大明枭相 吉檀迦利 - 大明枭相全文阅读 - 大明枭相txt下载 - 大明枭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0章 我是于慎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博接着说道:“徐阁老亲自登门道歉,这倒也说得过去。只是徐阁老仍包庇那管家徐成,任由他欺负乡里,实在不应该。”

申时行:“徐阁老被海瑞的新政推上风口浪尖,管家徐成徐远的劣迹被揭发,受徐仆人打压的乡民们将家所府邸围个水泄不通,有些人退房产,有些人说田产贱卖了要加价。一开始徐阁老还能维持名士风度,禁止子嗣亲族和仆人计较,甚至诗曰:‘昔年天子每称卿,今日烦君骂姓名。呼马呼牛俱是幻,黄花白酒且陶情。’倒也潇洒。”说时冷冷在笑。

“只是接连几日,天天如是,就再也不能‘陶情’了。徐璠将徐成徐远叫出来,发送松江府发落,把房产退回,对麦田要价的人加倍付钱,打算息事宁人。”

“申大人手段颇为高明。”

于可远朝着申时行遥遥一揖,笑着道:“您早就猜到徐阁老要这般应对,便命底下的人在松江府、妓院、街头巷尾乃至游船戏院散布消息,阁老府被围困,徐府退房产,徐府加价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一时间松江一府的富户乡官都成了被告。老实巴交的人被讥讽,而刁告者却能拿到银子,坊间流传一句名言:‘种肥田不如告瘦状’,如今整个松江府已经混乱,只等着撒网收鱼了。”

杨博一听此言,两眼不由亮了。

“如何收?”

于可远和申时行对视了一眼。

申时行先道:“据下面的探子来报,徐成徐远欺压乡民证据确凿,而一经查实,又引出大大小小数十起案子。有强抢妇女,有杀人越货,真真假假,莫衷一是。如今徐阶次子徐琨和三子徐瑛都被牵扯在案子里了。”

“海瑞怎么说?”杨博赶忙问道。

于可远:“海瑞现在还拿不定主意。但他写给朝廷的奏高中有这样几句,‘臣于十二月内巡历松江,告乡官夺产者几万人’、‘乡官之贤者对臣言,二十年来府县偏听乡官’、‘民产渐消,乡官渐富’。他是决心要让乡官自行退佃。乡官剥夺小民二十余年,而今令乡官还了被剥夺小民的田产,倒也不无不可。只是其中多少人投机取巧,倒打一耙,将松江府弄得鱼龙混杂,这倒是海瑞之过了。而后海瑞颁布的《退田令》无疑更加剧了这一情况,要求辖区所在乡官必须自行申报,退掉非法兼并的田地。一场重新分配土地的暴风骤然降临。不仅松江的九峰三泖震撼了,整个应天十府都震撼了。”

“这个海瑞,还真是……”

杨博一时间竟然不知该怎样评价这个人了。

于可远接着道:“海瑞如何姑且不论,《退田令》一出,徐阁老又是首当其冲。海瑞这位昔日的恩公产业之多令人骇然,他要求徐阁老带头退田呢。”

说起这个,杨博不由一拍大腿,想起一段往事,“嘉靖四十四年春,景王薨逝,景王无子,所以无人袭位,楚地的封国自然废除,但景王府在封地是有几万顷皇庄田的,这些皇庄的庄田被景王亲属、部下占有。原先自然属当地百姓所有,所以徐阶奏请退田,夺景府皇庄田地分给当地百姓,以致“楚人大悦”。如今轮到海瑞令他退田,不知咱们这位昔日的首辅作何感想呢?”

其实,杨博、于可远和申时行都明白,海瑞的退田令根本就无法可依,但他让乡官们“自行退田”,所退的事被夺走的田地,这倒是可行。只是徐家那些家业都是徐家人二十多年经营出来的,虽然有一些是抢夺的,但也有劳动所得。

海瑞那“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高论,也就只有他自己认可,满朝文武都不赞同。若按照这个说法,普天之下,为任者就只能受穷挨饿,为富者就必定会坑害百姓,难道勤劳致富的也是恶人吗?

如今看来。

海瑞的《治安疏》有些过激。

海瑞的《退田令》更是不合法,不合时宜。

《治安疏》根本没有解决任何朝廷的弊端,而《退田令》更是会令江南大地震。当然,这地震遭殃的是徐阶,而受益的自然是徐阶昔日的政敌们了。

而海瑞这番作为刮出退田风暴,当然也波及了朝廷。

张居正身为阁员,对此事当然知之甚深。最近内阁也受到了不少的奏章,说海瑞在应天十府的作为,鼓动刁民告状,坊间十分躁动。又有什么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官,执法不公;不论“占夺”与否,以“自行清退”为名胁迫乡官退田……

张居正不仅不怒,还当着内阁所有人的面大赞了海瑞几句。

为什么这样?

就连李春芳都困惑,徐阶是他的老师,他能对老师不闻不问,未免有些狼子野心了。

但其实,张居正也是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才决定力挺海瑞的。因为海瑞如今做的,和自己将来所做的事其实是一致的,即土地弊政的改革。

当然海瑞所革,只是极其浅薄的,表面的。但即便是这样做表面功夫的,也应该大力赞成,重要的是革,而非革什么,先让海瑞这个先锋把革变之风开出来,他将来也好作为。

何况徐阶一家六十万亩田产,所退不过一万,就被徐阶以五年内所置之地不问原委尽数清退为由而驳了海瑞。从大明律法的条款来看,徐阶此法也是合理的,因为大明律并没有限制私人田产的数量,但不得“欺隐田粮”。因隐瞒田数、低报收成影响朝廷的赋税收入。

大明律也允许田产之间的买卖,只要有“税契”就好。

而且买卖五年以上,不得追诉。

徐阶将五年之内所置的田产全部退掉,从法理上说,已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徐阶现在是有恃无恐。

虽然在这件事上,徐阶并没倒下,最终朝中的那些大臣仍是出言力保的。但作为交换,杨博上疏请奏恢复高拱官职,李春芳也顺势将高拱召回,重返内阁兼掌吏部。

隆庆四年春。

刑部都给事中舒化弹劾海瑞不通人情世故,不达政体,应该给他安排到南京处理政务。而如今十分信任张居正的隆庆帝自然没有答应,首辅李春芳还是个好好先生,便拟旨意让海瑞“抚地方如故”。

但很快,给事中戴凤翔奏了一本,论海瑞“不谙吏事”,“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还说起海瑞的私德,譬如娶妻三任,后两任妻子接连被休,而且去年九月,家中一妻一妾同时去世,有谋杀嫌疑。

正所谓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连家都治理不好,怎么能治国?

而此时高拱也渐渐明白,海瑞若继续官居高位,早晚会威胁到自己就拟旨:看书喇

“看得都御史海瑞,自抚应天以来,裁省浮费,厘革宿弊,振肃吏事,矫正靡习,似有忏忏为国为民之意。但其求治过急,更张太骤,人情不无少拂,既经言官论劾前因,若令仍旧视事恐难展布。”

意思就是说,不让他继续担当此任了。

而海瑞怒极上辩,说戴凤翔指责的事情,“无一事是臣本心,无一事是臣所行事迹”,纯属“诬妄”。

甚至还倒打一耙,把满腔怒火烧向满朝文武大臣,怒斥“今举朝皆妇人也”。

也幸亏李春芳大度,调侃了一声,“满朝都是女流,那我不就成了老婆子了?”

他若不上奏或许还有转圜余地,这一上奏,立刻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怒,大臣们联名弹劾,这一回,就连申时行和于可远也没有留情,其实更是为了让他平稳退场,避开复杂的人际关系,维护来之不易的良好名声,也算是一种呵护。

何况高拱拟给他的官职,乃是南京粮储,身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正四品大员,调任户部所属南京粮储,实乃平调。

而高拱拟旨批复称海瑞“词称请归,意甚快愤,且固执偏见”,“御史官见其轻噪,连名纠劾,诚非过举”。

吏部文书一到,海瑞怒气冲天,疾走辞官。

他上疏“乞赐臣回籍,永终田里”。

想海瑞一生,当然功勋卓着。他整顿赋役弊端,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澄清吏治,疏浚吴淞江、白茆河,减轻百姓负担。但负面影响也很深,比如审理土地所有权的那些烂事,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朝中给事中的弹劾口实。何况他识人不明,误以为张居正会一直向着他,殊不知在张居正眼中,他也不过是个不得其法、只会横冲直撞的直官罢了。

而随着徐阶辞官归乡,李春芳作为老好人基本只听张居正和高拱的,不自己出政策,张居正看似有权,其实也在隐权,因为他明白,现在还不是自己真正该弄权的时候。

所以——

李春芳完全主政务求安静,“萧规曹随”。而高拱登台后,立刻使用雷霆手段,全盘推翻了徐阶的布局和拟定的政令。

从这时起,原先经常出谋划策的申时行和于可远便渐渐静默了。

也确实,如今大权在握的高拱,也很少询问底下人的意见。

于可远知道,高拱最鼎盛之时到了,但他衰落之期也将临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他不想多做什么。何况高拱之后便是张居正,而自己的春天也将来了。

先朝议礼得罪的大臣依遗诏予以起用、赠恤死者正推行中,高拱拦腰一刀,加以废止。

高拱上疏隆庆帝,说得也很明白。

先朝获罪的大臣,很多都是大礼议时候的。如今进行褒奖和赠恤,显皇帝,也就是嘉靖的生父隆庆的爷爷,在庙如何能安?而且先帝也不能安宁。又说隆庆帝每年去太庙祭拜,更是无颜面对。

隆庆帝听了便允之。

所以,数百名获罪的官员不再复用,死者也不得赠恤。

接着,高拱用出了第二招。

隆庆四年十月,高拱决定重议方士王金英等人的罪名。王金英何许人也?当年他妄进丹药,令嘉靖帝病情加重。法司论子弑父罪,论死在押。

而为了陷害徐阶,高拱上疏,说嘉靖帝复服用丹药而死于非命,难以寿终正寝,这样的名声不好。先帝执政四十五年,享年六十有余,应该以善终结尾。说指系王金英等方士所海,终究不美,天下后世将如何评价先帝?

高拱并不是心疼这些方士,而是为了中伤徐阶。

是徐阶让先帝陷于不义,应该开刀问斩。

但高拱这次出招,确实废了些周折。

时任刑部尚书葛守礼妥协了,认为王金英应该是左道惑众的从犯,重点是这个从犯!

给事中赵奋上奏,认为法司是主持天下公平的部衙,之前都重叛了,完全没有为先帝着想,如今又想轻判,难道就不怕后世议论了吗?罪有首从,说王金英等是从犯,谁是首犯?如此执法,法不能依。

但隆庆帝还是相信了高拱,却没有深究徐阶之罪,高拱企图落空。

而这期间,内阁已经成为走马灯。

隆庆四年七月,大学士陈以勤不屑内阁内讧,请奏出阁致仕应允。

隆庆四年八月,赵贞吉复用入阁,同年十一月,大学士赵贞吉致仕。

隆庆五年五月,大学士首辅李春芳致仕。

而李春芳致仕的原因,是高拱授意南京给事中王祯弹劾李春芳,旨在出掌首辅之职。高拱本就在内阁颠倒上下级关系,而且自陈以勤和赵贞吉离职后,高拱日益膨胀。李春芳便顺水推舟回到家乡。

在这期间,高拱还密信于可远和申时行,希望二人能进入内阁帮自己。

于可远以自己资历不足婉拒。

申时行则以吏部已有高拱这位上疏入阁,不宜再让侍郎入阁为由婉拒。因而,高拱便和其他人密谋,推荐侍郎张四维入阁。

但还不等高拱开口,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来,内宫忽然传旨,着殷士儋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身份入阁。

这令高拱大吃一惊。

阁员自然应该由内阁推荐,皇帝怎么能亲自下旨?对方打听后,高拱知道原来是走司礼监首席掌印陈洪的炉子。

如今内阁,首辅是高拱,次辅张居正,殷士儋位居最后。

高拱何许人也,他敢斗严嵩,敢斗徐阶,又斗走了李春芳和赵贞吉,这个殷士儋自然也要斗走。

当时刚好御史弹劾张四维,高拱猜测是殷士儋所为,便策动其他人反击。

高拱手底下的御史弹劾殷士儋由宦官陈洪引荐入阁违反程序,不宜参与国政。而高拱手底下的鹰犬立刻扬言说殷士儋进入内阁非正常途径,若有羞耻之心应该自行请辞。

这个殷士儋也当真是个中好手,丝毫不忍,在在内阁上演了一场全武行的好戏。

殷士儋对高拱的鹰犬骂道:“你要撵我出内阁,撵我出内阁倒也没什么,犯不着为人鹰犬!”

那鹰犬被噎得无话可说。

高拱立刻板着脸道:“这是内阁!如此说话,成何体统?”

殷士儋冷笑了一声,大骂道:“不成体统的事都是由不成体统的人弄出来的!你高拱又是什么东西!驱逐陈以勤的是你!驱逐赵贞吉的是你!逼走李阁老的是你!这成体统吗?为了提拔张四维,如今又要把我也逼出内阁,这成体统吗?”

越想越气,越说越激动,殷士儋直接撸起袖管,朝着高拱面门就来了一拳。

在场所有人都惊住了。

敢劝架的也只有张居正。

张居正拦住殷士儋,想要开口劝阻,哪知殷士儋连他都骂,“你更不是个东西!把高拱推荐入阁,早晚没有好果子吃!等着高拱的鹰犬搏击吧!”

至此,殷士儋请辞,内阁成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天下,徐阶开创的清平政局彻底结束。

高拱为徐阶准备了三条催命符。

第一,给徐阶写信,表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可以不计前嫌,让徐阶放下警惕心。

第二,着手审理孙克弘之案,诬陷孙克弘,栽赃徐阶。

第三,启用和徐阶三子有恩怨的蔡国熙。命蔡为苏松兵备副使,专门审理徐府之案。

经过一番穷追猛打,徐府轰然倒塌。

所谓盛极必衰,又云物极必反。在蔡国熙的治理下,徐府穷了。拘捕徐璠、徐琨、徐瑛,处恶仆徐成、徐远死刑,大肆捕捉徐府仆人,致徐府仆人一哄而散。门内是生活起居无人照料的徐阶子孙牵衣号泣,门外是好事之徒围府寻衅大声辱骂,最终放了把火,将徐府门墙烧尽。

徐阶只好与老妻张氏逃离松江。

而后判决书下,徐璠徐琨充军,田产悉数抄没,高拱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还法外开恩留给徐阶一子徐瑛,削籍为民侍奉老父。

隆庆六年,高仪入阁。

同年五月,隆庆帝猝发中风,自知不久于人世的他深知自己死后,小朱翊钧一人恐怕难以抗衡以高拱为首的内阁。因而在御用榻前先召李妃,钦定了首席掌印太监陈洪与首席秉笔太监冯保的托孤之事,令李妃垂帘听政。

随后又深夜密召于可远入宫,让他好生辅佐朱翊钧,并认为于可远这“可远”二字甚为不妥,为其御赐新名。

“我……我竟然是……”

——于慎行。

至此,于可远念头通达了。

他知道自己穿越而来,并非是无名无姓之辈,如今改命,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于可远怀着难以言说的心情离开皇宫。

而这时,隆庆帝又召高拱、张居正、高仪托孤,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冯保宣读诏书:“朕统嗣方六年,如今病重,行将不起,有负先帝付托。太子冲龄,国事一切托付卿等……”

隆庆帝五月驾崩。

万历元年,于可远转改吏部,掌詹事府。

还是这一年,张居正与冯保联手斗高拱,形势急转而下。高拱所荐的内宫太监孟冲被冯保斗倒。而后冯保又传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皇帝谕旨,令张居正辅佐幼帝,责高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一番试探之后,张居正深知于可远意不在首辅之位,且几次希望他任次辅都被拒绝,心中大定,更是重用于他。

万历四年,于可远入阁,与张居正联手治理朝政,推行一条鞭法,期间从无二心,不敢居张居正之前。

万历六年,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愿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神宗予以批准,举朝大哗。

于可远和其他大臣一起上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张居正很不高兴。

他对于可远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人,我平时待你不薄,你也这样对我!”

于可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

于慎行担心张居正若继续如此,会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但张居正没有听他的话。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去,反对他的势力执掌了朝政,左右了神宗,神宗下令抄张居正的家。于可远也因此出阁,再次韬光隐晦。

在这种情况下,于慎行仍然不避嫌怨,写信给主持此事之人,请他照顾张居正八十多岁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

万历十七年七月,于可远升任礼部尚书,同时入阁,当时内阁共有七位,首辅便是他。

神宗诏加他为太子太保兼东阁大学士。

万历三十五年,于可远致仕归家,后卧床不起,起草遗疏,请皇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数日病死,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同年,高邦媛追夫而去。

其子于纬终其一生,也只任了户部主事员外郎兼广州雷州知府一职,倒也算是平安富贵了一辈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不要啊棺人 快穿玩转逆袭 道藏辑要 贴身老师 雪淞散文随笔集 大叔宠娇妻 近距离爱恋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贵女多娇 大宋游侠 逍遥人生 极品太子爷 穿越之极限奇兵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都市之纨绔军医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叱咤风云 福艳之都市后宫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大乾风云起苍穹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锦衣血诏 玉符传奇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云起惊鸿客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大明枭相 吉檀迦利 - 大明枭相txt下载 - 大明枭相最新章节 - 大明枭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